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课内语段阅读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

课内语段阅读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五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生。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做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1.文中举了“文革”时期,邓稼先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表现了他出色的口才。请你站在邓稼先的角度,结合当时的情况,说一句劝说的话。

2.作者为什么要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3.根据本部分内容,概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

4.作者说“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作者这样的看法是否有道理,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1.符合人物身份及当时情况,合理流畅即可 2.这样更能突出中国知识分子对自己祖国的满腔热忱与兢兢业业的科学探索精神,以及中国人在面对自己国家事务时,表现出的更加可贵的优秀品质,让人再次感念邓稼先之伟大。 3.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具有农民的纯朴气质,而奥本海默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物。 4.有道理。作者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也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有着渊远的联系,所以他离不开中国这块土壤,奥本海默亦是如此。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补写人物的语言。答题思路是:首先要明确人物的身份、地位、所处的环境,以及当时情形下人物的心理状态。可以采用第一人称的方法,结合文章内容,邓稼先可能围绕着要“团结”“奋斗”等内容进行劝说。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2.试题分析:考查对表现手法作用的分析。对比手法是文章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通常是把XX与XX进行鲜明地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本题写奥本海默就是为了突出邓稼先的美好品质。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作答即可。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筛选和归纳概括能力。在认真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找出表现两个人物各自性格特点的句子概括作答即可。 4.试题分析:半主观试题。解答本题要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可从人物与历史文化背景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

(1)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    的科学家——邓稼先。 

(2)那是中华民族    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3)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    的。 

(4)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    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5)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    的人物。

A. 鲜为人知 任人宰割 当之无愧 可歌可泣 家喻户晓

B. 当之无愧 任人宰割 家喻户晓 鲜为人知 可歌可泣

C. 鲜为人知 任人宰割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可歌可泣

D. 可歌可泣 家喻户晓 任人宰割 鲜为人知 当之无愧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仰慕:敬仰思慕。

B.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C.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元勋:最高领导人。

D.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彷徨:徘徊,犹豫不决。

 

查看答案

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 租借  宰割  悲惨  鲜为人知

B. 奠基  拔尖  难堪  妇儒皆知

C. 忠厚  选聘  震荡  真诚坦白

D. 摄制  彷徨  挚友  层出不穷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 为人知(xiān)   开者(tuò) 元(xūn)

B. 鞠躬尽(cuì)    难(kān)    选(pìn)

C. 热泪盈(kuàng)  服(shuì)   无(yín)

D. (huáng)      友(chì)    红(yān)

 

查看答案

本文塑造“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时,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请你也运用这种手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

【课文片段在线】

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又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