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宋学士濂,洪武①中以文学承宠渥②最久,后...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宋学士濂,洪武①中以文学承宠渥②最久,后以老致仕③,每值万寿节④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⑤。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⑥级踬⑦焉。上日:“先生老矣,明年可无来。”濂稽首⑧谢。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宋先生其来乎?”盖忘前语也。久之不至,曰:“其阻风乎?”使使视之江口,不至。日:“其有疾乎?”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已而,入官。上食,孝慈⑨命左右置蔬膳于侧,上问:“后何为食蔬?”日:“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o。”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日:“不及罪死。”会前使阻风钱塘江,稍得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久之,其孙慎⑩获罪,复执来京,将杀之。后复力救曰:“田舍翁请一先生尚有终始,濂教太子诸玉》珂无师傅之恩?且濂居家,必不知情。”乃免。

(选自明·王鏊《王文恪公笔记》,有删减)

【注】①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②宠渥:皇帝的宠爱与恩泽。③致仕:交还官

职,即辞官。④万寿节:古代君主的生日。⑤恩数犹洽:依然蒙受皇恩j⑥陟:登。⑦踬:跌倒。⑧稽首:跪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⑨孝慈:即孝慈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⑩冥福:迷信的人指死者在阴闽所享之福。⑩慎:人名,指宋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前使阻风钱塘江   ______________    (2)上感悟,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3.从文中看,皇帝(朱元璋)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他既有爱惜人才、_________优点,更有冲动易怒、_________________等缺点。

4.孝慈皇后的劝谏使宋濂两次免死,她两次劝谏的方式有何不同?

 

1.适逢,正赶上立即,匆忙 2.(皇上)又派使臣去他家查看,(发现)宋濂正和同乡聚会喝酒赋诗。 3.尊老敬老(或:知错就改、重感情、善于纳谏、体贴臣子等)残暴(残忍、嗜杀、健忘等) 4.第一次用吃素食的方式暗示、提醒皇帝,宋濂罪不及死;第二次“力救”宋濂直接陈说不该杀宋濂的两点理由(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会”:适逢,正赶上。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遽”字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使使”“方”“会”等字词的翻译。 3.试题分析: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先生老矣,明年可无来”的语言描写,可看出他是一个尊老敬老的皇帝。“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的描写说明他是个残暴的皇帝。 4.试题分析: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第一次“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这是用吃素食的方式暗示、提醒皇帝,宋濂罪不及死;第二次“田舍翁请一先生尚有终始,濂教太子诸玉》珂无师傅之恩?且濂居家,必不知情”,这是直接陈说不该杀宋濂的两点理由。读懂文句是作答的关键。 译文:宋濂学士,洪武年间凭借丈学成就蒙受皇恩最为长久,后来(他)因为年老辞官回家每年到了万寿节的时候就来京城祝寿,皇上赐他筵席,(他)所受恩宠和以前一样。一天(宋濂)和(皇上)登文楼,楼很高,(他)登台阶时跌倒了。皇上说:“先生老了,明年(万寿节)你就不要来了。”宋濂跪拜谢恩。到了第二年万寿节前的几天,皇上说:“宋先生差不多到了吧?”(他)大概忘记以前说的话了。过了很久宋濂也没到,(皇上)说:“他是不是因为大风受阻?”(于是) 派人到江边查看,(发现宋濂还是)没到。(皇上)又说:“他是不是生病了?”又派人去他家查看,(发现)宋濂正和同乡聚会喝酒赋诗。皇上听了大怒,命令就在他家 杀了他。不久,(皇上)回宫了。吃饭的时候,孝慈皇后叫近侍把蔬菜放在自己(或“皇上”)身边,皇上问:“皇后为什么只吃(或“安排”) 蔬菜?”皇后答:“我听说宋先生今天要被赐死,所以只吃(或“安排”)蔬菜,来增加宋先生的阴间之福。”皇上突然省悟,立刻起身,命人骑他的驾前双马快速前去赦免宋濂,说:‘藩濂罪不及死。”恰好先派的使者因大风在钱塘江受阻,稍微耽搁了时间,后派的使者赶到的时候(宋濂)已被绑赴刑场,(在刑场上,后派的使者)宣读了赦免诏书,(宋濂)得以免死。又过了很久,宋濂的孙子宋慎犯了死罪,(宋濂)又一次被抓到京城,(皇上)将要杀他。孝慈皇后又极力营救宋濂,(对皇上)说:“种田人家为子孙请一个先生尚且有始有终,宋濂作为太子诸王的老 师,怎能不感谢他的教导之恩呢?况且宋濂在家,一定不知实情。”皇上于是免去了宋濂的死罪。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回答下列小题。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视之(仔细)    B. 臣之妻臣(偏爱)

C. 皆以美徐公(在)    D. 物喜(因为)

2.齐王被邹忌说服,欣然纳谏。请简要分析邹忌讽谏的高明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其一)一诗,完成下列小题。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这首诗的体裁属于__________,所押的韵是____________。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他是梁山好汉中真正的名门之后,将门虎子。他自已是武举出身,官至殿帅府制使,因先后失陷花石纲、生辰纲,投鲁智深二龙山落草,打青州后上梁山人伙,梁山好汉中精名第17位。

①此人为《水浒》中的____________(人名),绰号_____________

②下列跟他有关的两个故事情节,按先后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怒杀牛二  B、三打祝家庄 C、大闹飞云浦 D、江州劫法场  E、汴京卖刀

(2)结合具体故事情节,写出其出处。

A、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西游记》)    B、尼摩船长血搏章鱼(《海底两万里》)

C、周进哭贡院_____________     D、秃鹤演伪军连长_____________

(3)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音乐家________、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和作家__________的苦难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精神。

 

查看答案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

(2)吊影分为千里雁 ,_________________

(3)我一直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这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对领导干部配偶和子女等经商办企业,党纪国法都有明确规定。问题是没有落实好。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出自孟子的《鱼我所欲也》,请写出相关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

(4)尽管传统零售的发展不是那么乐观,倒闭潮一波接一波,然而大家对新零售的探索仍然没有停止,有阿里投资的盒马鲜生,永辉投资的超级物种成了这个时代的“新零售,新业态和新物种”。请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诗句来概括这种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对各种自然灾害不能麻痹大意,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B. 张老师针对班上学生学习成绩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因材施教,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C. 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已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头脑中。

D. 报到那天,我在陌生的教室里与五十多位同学不期而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