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善借者赢天下 王飙 ①人生有涯,事业无疆。怎样才...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善借者赢天下

王飙

①人生有涯,事业无疆。怎样才能利用有涯的人生岁月,在无疆的事业中纵横驰骋成为英雄呢?聪明的犹太人有一句名言:借别人的鞋子比打赤脚跑得快!他们在世界多个领域一直都是领跑者,占尽了先机和风流。因为他们懂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靠自己的单打独斗,也许自食其力不成问题,但若想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恐怕就力不从心了。所以,唯有善借者,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从贫穷走向富贵,从卑微走向伟大。

②丹尼尔·洛维洛是美国有名的亿万富翁。其实,他孤身奋斗拼搏到了近40岁的时候还是个穷人,成为船主的梦想还是镜花水月,前途一片暗淡。然而,有一天他突然来了灵感:何不借银行的钱筑自己的梦呢?当时正有一艘旧货船出售,他成功地说服了一家银行,以这艘旧货船作抵押贷款,买下后将之改为油轮包租出去。随后,他又到银行借到另一笔贷款,买了第二艘货船,将之改成油轮出租。几年之后,他靠“借”拥有了自己的船队;也是靠整个“借”字,他获得了滚雪球式的发展,最终登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丹尼尔以“借”来成就自,己梦想的智慧,连奥纳西斯和尼亚斯这两位大名鼐鼎的希腊船王也自叹不如。

③其实,借的艺术和智慧,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可谓花开烂漫,果实累累。先秦时。期的荀子就写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的意思便是“借”。纵观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凡是能取得天下者,莫不是善借之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应该是刘邦。一个白手起家的亭长,最终登上了皇位,之后他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刘邦正是借助这三人超凡卓绝的智慧,最终取得了天下,“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蟛吾所以取天下也。”试想:仅靠,刘邦一人之力,他是项羽的对手吗?而此三子虽为人中豪杰,但若不借助刘邦宏伟远大的理想抱负、宽广如海的气度胸怀和高妙超逸的用人智慧,那么,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很难成就自己的宏业伟绩。

④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借薛宝钗之口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人生在世,谁不渴望像丹尼尔那样成就自己的梦想?谁不渴望像刘邦那样铸就辉煌的人生?成功的港湾是美丽的,也是人人向往的。你要善于借助外在的力量.让自己理想的航船到达成功的彼岸。庄子有言:“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意思。是说,大鹏鸟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崆:,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因此,不管你是“借鸡生蛋”,还是“借风腾云”;也不管你是“借水行舟”,还是“借力打力”;更不管你是“猛虎借山”,还是“蛟龙借海”,只要你借得巧妙,借得聪目月,自然就能借来人生事业的风生水起,借来平生抱负的宏图大展。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6期,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3.“借”是门大学问。结合选文及下列材料,说说你对“善借”二字的理解。

【材料一】张先生急于用饯,向地下钱庄借了高利贷,结果落人对方陷阱,差点就家破人亡。

【材料二】某企业照搬国外营销模式,意在大展宏图,却因人员素质、市场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而卡壳,不仅没有获得预期效益,反而造成巨大浪费。

 

1.善借者赢天下 2.先提出“借的艺术和智慧,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可谓花开烂漫,果实累累。”的观点,然后引用荀子的名言进行道理论证,再列举刘邦由亭长登上皇位的事例,具体论证“善借者赢天下”的中心论点,具有说服力。 3.围绕选文谈“善借”(积极借助人或物)。示例:从文章来看,“善借”就要积极借助外物和他人的力量,并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材料来看,“善借”应当知道,有的东西不能借,如高利贷;有些东西要借的巧妙,借得聪明,不能不顾实际情况而照搬。 【解析】 1.本题考查议论文论点的提炼和概括。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以下四个地方:一是文章的标题就揭示中心论点;二是在文章的开头点明中心论点;三是在议论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四是在层层深入论述的基础上,在文章的结尾的总结中推出中心论点。结合本文的内容来看,本文的标题即本文的中心论点:善借者赢天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学校举行以“亲近书信,传承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活动一:识书信  说现状】同学们搜集了有关书信的小知识,并做了调查:

书信,在古代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人们用它交流信息,传报平安,倾诉情感.畅谈人生……在历史的发展中,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下面的调查图表反映了什么情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

某校中学生使用书信情况调查结果

【活动二:提倡议  共参与】针对调查结果,班委会发出欣赏名人书信、用书信交流彼此心境和生活的倡议。可你同桌对此不感兴趣,仍热衷于打电话、玩微信,你怎么劝说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写书信  表情意】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值得你感恩。请在下面的信纸上,给他写一封简短的信,表达出你的感激之情(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10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寓公移山》中从侧面体现移山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

②一封朝奏九重天,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④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__________,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⑥岑参的诗《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与“风掣红旗冻不翻”一样表现边塞奇冷的诗句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思①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②,秦桑低绿枝③。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④?

【注释】①这是描写一位独处秦地昀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昀乐府诗。②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③秦:今陕西,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④罗韩:丝织曲帘帐。

1.哪个诗句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初春的景象?

2.诗歌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壁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遗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日:“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④,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⑤。

【注】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③耽:沉溺。④九重:深宫之内。⑤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1.下列虚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之:多助之至           寡助之至

B. 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不以物喜

C. 者: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D. 必:战必胜矣           必为有窃疾矣

2.下列加点词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D.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列举事例.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

B. 【甲】文从正反两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中心论点。

C. 【乙】文太宗认为“为君之道”首先要抚恤百姓。

D. 【乙】文太宗认为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4.翻译【甲】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5.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 《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 《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