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龙山雪 张 岱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龙山雪

张 岱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①,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②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③。坐久清冽,苍头④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⑤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选自《陶庵梦忆 (卷七)》

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②李岕(jiè)等五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 ③[呆白]苍白。 ④[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  ⑤[欱]hē,通“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大雪深三尺______

(2)万山载雪,明月______

(3)湖中人鸟声俱______

(4)余一小舟______

2.选出与例句中的“而”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A.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B. 从百步街旋滚而下

C. 虽多忌刻,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D.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与《湖心亭看雪》两文均是情景交融的佳作。请简要谈谈作者在描绘雪景时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1.(1)上下,左右(2)迫近,逼近(3)消失(4)牵引,划船 2.D 3.(1)箫声被寒气所慑,艰涩得出不来。(2)西湖中怎么还会有这样的人。 4.阔大、纯净的雪景映照出张岱孤高自赏、高雅脱俗的情怀,在冰天雪地中,心灵脱去俗累,自由洒脱。雪景的苍凉也折射出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答出其中一方面,意近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许”:上下,左右。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试题分析:D项“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中的“而”与题干句中的“而”都是表顺承关系。A“而已”:罢了。B表修饰。C表转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冷香菊

[宋]陈荣卿

晚秋风紧晓霜严,香阵飘飘透竹帘。

荒径幽林甘冷落,肯于人世学趋炎?

(1)发挥想像,描绘一下本诗一、二两句描写的画面?

(2)“托物言志”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请联系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综合实践与探究

考考你——“给力”,毫无疑问是当今比较流行的网络热词,在使用过程中它被不断赋予新的意义。请你根据语境,分别写出例句中“给力”的相应意思。

【给 力】

①【例】昨晚的比赛,西班牙队太给力了!

②【例】政府抑制菜价上涨的举措很给力。

③【例】比赛就要开始了,队员们要给力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填看——读读下面精彩片段,填写段后内容

现在,他受了重伤,永远没有归队的希望了,他应该怎样来处置他自己呢?……

他既然失去了最可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为什么还要活着呢?在现在和在凄凉的将来,他将怎样才能不辜负他的生活呢?用什么来充实这个生活呢?光是吃喝和呼吸吗?只作一个无用的旁观者, 看着同志们在战斗中向前猛进吗?成为队伍的累赘吗?他应不应该毁掉这个背叛了他的肉体呢?朝心上打一枪——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以往既然能够生活得不坏,就应当能够在适当的时期结束这个生命。谁能责备一个不愿意做绝望呻吟的战士呢?

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的光滑枪身,指头习惯地握住了枪柄。慢慢地抽出手枪来。

(1)这本书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国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_,文段以内心独白的方式,生动地刻画了他内心的绝望、动摇以及最终战胜软弱战胜自我的全过程,那“他”为何会想到放弃自己的生命?后来又选择了一条什么道路继续战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对子——同学们已读过《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小说,有同学根据《西游记》的内容,出了一副上联:斩妖降魔,金猴奋起千钧棒。请你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关人物、情节,巧妙对出下联。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2)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长征》)

(3)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4)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5)__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6)_______________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7)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8)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莺歌燕舞”初春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

盛夏,热浪滚滚,好似飓风扇动着烈火,大地也似在热浪中战lì_____。繁枝伸向高空,仿佛要擎起整个苍qióng_____。根须深深扎入泥土,紧紧地拥抱着大地。每一个叶孔都在悸动,拼命地呼吸着空气,吸收着阳光。每一条叶脉都在沸腾,贪婪地shŭn_____吸着大自然的乳汁,为的是让秋的shuò______果更加甘甜。烈火的洪波已经漫过了堤岸,但是别担忧,那未来的一切,正在这火的波涛中孕育。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最后一节法语课,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B. 唐代诗人王勃的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表现了一种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C. 叶圣陶的《苏州园林》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按照从主到次、从整体到局部到细部的顺序,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点,主要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也适当穿插使用了描写和议论。

D.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