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课外类文阅读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

课外类文阅读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暮:

(2)炳烛:

(3)戏:

(4)昧行: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4.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1)迟。 (2)点燃蜡烛。 (3)戏弄。 (4)在黑暗中行走。 2.平公说:“哪里有做臣子的却戏弄他的国君的呢?” 3.排比、比喻、对比。 4.“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好学好。要活到老,学到老。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句子、修辞及主旨的理解。解答本题要根据平时的积累疏通文意,理解内容,把握情感。 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即可。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直译为主,意义为辅。注意“安”“戏”的意思。 3.本题考查修辞方法。解答时,应当抓住关键字眼辨别修辞方法,即此句运用了排比、比喻、对比的修辞。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文章的主旨文中已经揭示出,主旨句是“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告诉我们: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要活到老,学到老。 【参考译文】        晋国的晋平公(皇上)问乐师师旷(字子野,人名)说:“我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师旷说:“干嘛不点燃火炬呢?”平公说:“做臣子怎么能戏弄他的君王呢?”师旷说:“我这个瞎眼的臣子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火炬的光亮。’点亮了火炬照明,和黑暗中摸索着行走哪个更好呢?”平公说:“对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内语段阅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治经博士邪    为:成,当

B. 当涉猎        但:然而,却

C. 始就学      乃:于是,就

D. 鲁肃寻阳      过:经过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

4.现在人们常用“吴下阿蒙”喻指什么?用“刮目相待”又形容什么?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B. 司马光,字君实,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C. 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D. 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查看答案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查看答案

根据原文意思填空。

《孙权劝学》的原因是“____”;《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____”;《孙权劝学》的语言是“____”;《孙权劝学》的结果是“____”。(以上均填原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