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本文选自《             》,由西汉           (人名)编订战国时期诸国史料汇集成书

2.解释下列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视之(                      

臣之妻臣(            

今齐地千里(                  

讥于市朝(            

3.邹忌本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皆言其美于徐公。面对众人不切实际的赞美之辞,他为什么能够做到不受迷惑?

4.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

5.邹忌要和齐王谈论国家大事,却从与徐公比美的家庭琐事入手,这运用了怎样的说理方法?有什么作用?

 

1.战国策 刘向 2.①通“熟”,仔细。 ②偏爱。③方圆。④指责过失。 3.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头脑冷静,客观分析问题,善于观察,勇于深思;实事求是;不偏听偏信,能客观冷静地认识自己”回答。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4.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5.设喻说理或类比推理。以家事喻国事,以小见大,由己及君,道理由浅入深,以委婉的方式使齐威王意识到受到蒙蔽,要除弊纳谏。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句积累与运用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________,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_____________。”

④杜甫《春望》中,移情于景,睹物伤情,以此来表达诗人亡国之悲、离别之痛的诗句是:_________

⑤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巧借两个感情色彩的地名与他的心情暗合,表现他“昨日”与“眼前”独有的怆然与凄苦。在史诗上堪称绝唱的诗句是:___________

⑥明朝哲学家王阳明曾说:“去山中之贼易,去心中之贼难。”老子《知人者智》中________两句就可以作为这种观点的佐证。

⑦《赤壁》一诗中既强调机遇对于事业成功的重要性,又慨叹自己生不逢时的句子是:________

⑧《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诗人运用典故,表现自己渴望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花开花落,我们已经走过了多少岁月,回头看看,多少往事浮现心头。也许风雪路途遥 同舟共济是骄傲 ;也许春风得意,庭前花朵记得我。在岁月中感怀,追忆那一份美好、一段往事、一片真情……调整好心态,从容地走向前方,因为远方路更长……不忘初心,我们还要为梦想砥砺前行。

请以“那年花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

③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这首诗的前两句表面写的是自然现象,其实有着深层的含义,请说一说你的看法。

2.请你结合诗句说说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戏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猛浪若

⑵窥谷忘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理解填空。

⑴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任小题。

童     年

王   溱

老爹往阳台上一站,杵成了一座山。夕阳把他长长的影子扯进屋里,他却把思绪抛向远方。

我问老爹:“有心事?”

老爹说:“我想念我的童年了。”

原来如此。他眺望的,是老家的方向,想必他的童年,还落在那边,被人遗忘。

我决定跑一趟长途,去多年未踏足的乡下,把老爹的童年接来。

老爹兴奋得像孩子,给我细细列了他童年的清单:一只用线绑着的绿色金龟子,一根甜丝丝的茅根笛,一个捕知了的竹片弓,还有最重要的,一只四四方方烤着绿漆的木匣。

我连夜出发,在远光灯和近光灯的切换中,渐渐靠近老爹的童年。在扬着尘的屋子,老爹指定的角落,我们找到了竹片弓,找到了绿匣,却没有金龟子和茅根笛。

我小心翼翼打开绿匣子。五颜六色的玻璃球,小人书,木头做的手枪,橡皮管水炮,菱角壳哨子……可这,这分明是我的童年呀!还记得不擅木工的老爹给我削这把枪时,左手拇指的指甲被削去一半。还有那橡皮管水炮,我找不到废笔头当炮口,竟把老爹崭新的圆珠笔头拆了去,为此还挨了一顿揍。

为什么我的童年会装在老爹的绿匣子中?老爹的童年又去哪儿了?

打电话问老爹,问三句答一句,没说是,也没说不是,问他绿匣子中原本应该装些什么,他也说不上来。我只好载着老爹残缺的童年回来。

虽然残缺,老爹还是很高兴。他给竹片弓安上橡皮筋和绣花针,开始满小区跑,找知了,却一只也没找着。他细细抚摸着绿匣子里的每一样东西,仿佛那些也是他的童年。

我深感愧疚。

我想,得想办法把老爹的童年补齐,而且,必须得快!年近古稀的老爹,从拿到竹片弓那一刻起,他的岁月已经开始倒带。

第二天,我就带老爹去了附近那所学校,那里有浓浓密密的榕树,知了正扯着嗓子自曝行踪。兴奋的老爹几番拨弄他的竹片弓都没使上劲,干脆蹭蹭蹭爬上三楼。

“射程短了命中率就高了!”老爹说。我惊讶地发现,说这话时,他已经倒带回了十来岁的模样。

回来后,老爹就跟八岁的小孙子较上了劲。鱼刚端上桌,老爹的筷子就嗖地直奔鱼眼,可还是慢了一步,被小孙子一筷子挖到碗里。老爹嘟起嘴,把鱼翻个边,还没挪筷子,鱼眼又被掳去。“不吃了!”老爹把筷子一拍,鼻孔呼呼冒着气。

我微笑,像看两个一般大的小子在争抢。

兴许,该是茅根笛派上用场的时候了。

可我找不到适合的茅根,不是没有味道,就是干瘪吹不响。我只好带老爹去近郊挖,这玩意埋得还挺深,老爹满手是泥巴。他得意地扮鬼脸,把甜丝丝的茅根笛吹得贼响。那一刻,老爹已倒带回五六岁的模样。

我知道,时间很紧了。

幸好,这次下乡考察,竟让我意外逮着了那种全身绿得发光的金龟子。我用线绑它的脚,一放手,它像个定点的圆规,一圈一圈绕着飞,飞出生命的轮回。老爹兴奋地伸手要抓,快触到了,又胆怯地缩回。瞧他懵懵懂懂,是否真记得,这家伙曾飞进他的童年清单?

再后来,他倒带回学步时的模样。我常常推着他到楼下遛弯、晒太阳。老爹最喜欢在草地上迈开八字腿往前挪,若刚好看见皮孩子在草地上扯架,他会激动得要奔过去帮忙。

很快,老爹只能卧床。我从音乐转铃中得到灵感,给他做了个可旋转的圆吊柜,把常用的东西都吊在里边,伸手就能拿到。他应该很喜欢,瞪大眼睛看着吊柜转啊转,时不时伸手拨拉一下。

倒带终究“咔”到了尽头。老爹静静躺着,没有人出生时那惊慌的啼哭,很安详。我把所有属于他第二个童年的东西都装进一个纸做的箱子,一并给他带走。

做完这一切,我累了。我竟也开始想念我的童年。

我兴冲冲翻出那个绿匣子,打开。可里面是——游戏机、变形金刚、遥控汽车、拼图……

我的童年呢?

妻子淡淡说:“那匣子挺结实的,我拿来装咱儿子小时候的东西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5年第24期,有改动)

1.本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请根据提示,概括文章的内容。

开端:我的老爹想念自己的童年。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子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3.文中还有哪些情节表现出老爹的孩子气?请至少找出三处。

4.请结合语境,说说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他细细抚摸着绿匣子里的每一样东西,仿佛那些也是他的童年。

(2)老爹兴奋地伸手要抓,快触到了,又胆怯地缩回。

5.请结合全文谈一谈你对文章标题“童年”有了哪些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