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再适:第二次出嫁,即改嫁。②世家:世代为官的人家。

③饘:zhān,稠的。④日昃:太阳偏西。昃,zè。

1.解释加点的字或短语:

(1)岳阳楼之大观_______________     (2)前人之述___________

(3)以水沃面__________             (4)既长,知其世家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是进亦忧,退亦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末节中“二者之为”指的是什么?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

4.结合【甲】、【乙】两段文字的具体内容,说说范仲淹是个怎样的人。

 

1.雄伟景象详尽,完全就已经长大 2.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不在朝廷做官)也忧虑。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3.“二者之为”指迁客骚人因阴悲和因晴喜的感情(或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感情)作者对此持否定态度。 4.“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说明范仲淹是个刻苦好学的人;“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说明他是个敢于立志、目标明确的人;从“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看出他是个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人。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观”是一词多义,这里是“景象”的意思,“既长”当然是“已经长大”。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注意(1)句“近、退”是赋分点,(2)句“忧、乐”是赋分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以下小题。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选自《阅读与鉴赏》,有改动)

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以“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为题有什么妙处?

2.根据提示,将方框中的内容补充完整和加点的词语。

线索一:挺拔的槐树花香醉人→______________ → 重生的槐树更加繁茂

线索二:少时的弟弟快乐健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语境,品析下列句子和加点的词语。

①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

4.第⑧段“两行清泪落了下来”一句中加点字“泪”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既有______________之情,又有_________________- 之情。

5.根据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中“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一句的理解。

6.本文与《紫藤萝瀑布》在主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的感悟。

 

查看答案

阅读《绿》和《囚绿记》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甲)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乙)①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②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漂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③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1.下面对两段文字中有关“绿”的含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 甲文通过对梅雨潭水“绿”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B. 乙文借对常春藤之“绿”的赞美,表达了对生命、希望、快乐的追求。

C. 甲乙两文都直接倾吐自己对绿的喜爱之情,都想从“绿”中汲取精神力量。

D. 甲文与乙文不同的是,甲文通过写“绿”表现一种刚健美,而乙文表现的是忧郁美。

2.作者是如何通过想像突出梅雨潭之绿的“奇异”之处的?(可直接用原文)

3.乙文中哪些地方可以读出作者对绿的喜爱?请简要概括。

4.甲文中的比喻妥帖、新颖,请选择文中1句,分别赏析。

5.茅盾以“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来评价小说《百合花》,曾卓以“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来评价诗歌《一个深夜的记忆》。请你也当一回小小评论家,选择甲文或乙文,也以“              ”的句式写一句评语,并简要说明理由。

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说说漫画的含义。

 

 

 

漫画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语段有好几处毛病,请用规定的符号直接在原文上修改。

(不超过5 处)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这样说。确实如此,知识会改变命运,书籍能传播知识。然而有害的书会使人萎靡不震,甚至坠入犯罪的深渊。到了初中,我才开始认识到读书。我开始阅读《读者》《智慧背囊》等读本。从此,使我进入了精彩的文学世界,领略了文学的魅力。读书的快乐,熔在我点点的读书经历中,让我受益菲浅。

 

查看答案

选出对《格列佛游记》表述不准确的一项。 (    )

A. 英国小说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之一,小说抨击了当时议会、司法等方面的黑暗,揭露了英国统治者的殖民政策,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思想特色。

B. 小说描绘了主人公英国外科医生格列佛周游“小人国”、“大人国”、“ 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主人公格列佛勤劳、勇敢、机智、善良。作品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勾画出一个五彩缤纷的神奇世界。幻想与现实的有机统一是这部作品的最大特点。

C. 格列佛与利立普特人的大小比例为二比一,那里的居民身高仅6英寸,格列佛置身其中,就像一座“巨人山”。格列佛在大人国,那里的居民身高有如铁塔。格列佛一到这里,由“巨人山”一下子变成了侏儒,置身大人国,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利立普特(小人国)人,比例倒了过来,成了一比二。

D. 格列佛来到慧骃国,这里的马是高雅贤良的,而人却是一种野蛮粗俗的动物,“YAHOO”就是慧骃国里对人的称呼。闻名世界的网站“YAHOO”(雅虎)即来自《格列佛游记》一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