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

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下面对本曲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从触觉、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雄伟险要的地势。

B. 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C. 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D.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表现出了作者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2.请说说为什么“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A 2.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能力,涉及的考点有鉴赏诗歌的内容、表现手法等。 1.A项,“从触觉、听觉两个方面”错,“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雄伟险要的地势。 2.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这首元曲的写作背景和诗歌的内容,同时要联系作者借这首元曲要抒发的感情。这首元曲是作者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的,作者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这首元曲之眼,意思是“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兴,百姓苦”是因为朝代兴起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给人民带来巨大的负担和灾难;“亡,百姓苦”是因为朝代灭亡必定伴随着战争,战争势必给百姓造成痛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为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最近一本名叫《Q版语文》的新书在网上和书店很流行,《卖火柴的小女孩》、《司马光砸缸》、《背影》等中小学经典课文,被改成荒诞不经的搞笑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救出的竟然是青蛙王子、流氓兔、圣诞老人等;卖火柴的小女孩签约成演艺界明星;《背影》中的老父亲,因懒得走路从铁轨爬过去,被“红袖章”抓住罚了款……

许多家长和教育界人士,对《Q版语文》受到中小学生推崇表示担忧。一些教师认为,《Q版语文》打破了经典课文建立在传播人间真情基础上的模式,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巨大的影响。另外,文章中一些极不规范的词句成为学生的常用语,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不利于祖国语言的健康发展。 

 

 

 

 

 

 

 

 

 

 

 

 

 

 

 

 

 

 

 

 

 

标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

轰一下,全班hōng     笑起来,不知是笑那小赖子似的唱腔,还是笑班级里严jǐn      的气被打破。总之,一周内,大家的音乐细胞全活跃起来,把一些市面上流行歌曲的词温习得滚瓜烂熟。可是,发作业本时,老师们都一个个        ( A. 忧心忡忡   B.怒气冲冲)。

查老师几次去要求换教室,可是学校没有余的教室,况且这一排有五个教室,多少都受音乐声浪的冲击,只是贾里他们班       ( A. 首屈一指   B.首当其冲 )。

“同学们,拿出毅力来!”查老师鼓励道:“当然,我也很需要毅力!”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气______          ②______

③hōng_______笑       ④严jǐn______

(2)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______ ( A. 忧心忡忡   B.怒气冲冲)        

______( A. 首屈一指   B.首当其冲 )            

(3)找出划线句子中错误的标点,并改正。

_______应改为_______

 

查看答案

诗文默写。

(1)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力尽不知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4)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过零丁洋》中,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说服。

(注: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大获全胜,他之所以能据有天下,“善于用人”是取胜的重要法宝。)

【注释】①列侯:汉代制度,王子封为侯的,叫诸侯。不姓刘的大臣因功封侯的,叫列侯。②朕:皇帝的自称。③因:就。④以与之:即“以之与之”,把它(城镇、土地)赐给他们。⑤夫:句首语气助词,表示引起下文议论。⑥子房:张良,字子房,刘邦的谋士。本是战国韩国人,他家曾五世相韩,秦灭韩后,张良用全部家财访求刺客,要给韩国报仇。后来请了力士,袭击秦始皇于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没击中秦始皇本人。张良改名换姓逃避于下邳(在今江苏省邳县东南),跟黄石公学了兵法,辅佐刘邦灭了项羽,封留侯。

⑦范增:项羽的谋士。年七十,辅佐项羽起兵成霸业。项羽尊他为“亚父”。灭秦后,项羽约刘邦在鸿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的项王营)会见,范增劝项羽借机会杀刘邦,项羽不听。后来刘邦进行离间,项羽果然怀疑范增,夺其权。他愤怒辞去,到了彭城,背上生疮而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列侯、诸将毋敢______      (2)陛下使人攻城______

(3)有功者之    ______       (4)饷馈     ______

(5)群臣服     ______       (6)此所以为我所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2)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3.“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试举项羽拒不听从范增劝说的例子。

 

查看答案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选自《晋书》)

【注释】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落英缤纷_______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______

(3)颖脱不_______          (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 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3.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4.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与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