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永不贬值的财富 ①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

永不贬值的财富

①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这在偏远的山村里可是件新鲜事,村里为此专门请乡电影队来放了场电影,以示祝贺。左邻右舍,张王李赵的婶子、大娘们知道我们家穷,也都你家10元,他家8元地往我家里送钱,帮我筹学费。望着桌上那一堆零碎的人民币,我被这淳朴的乡情、善良的父老乡亲深深地感动着。

②但令我终身难忘的却是,入学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启程。忽然,听到门外有个苍老的声音喊:“山子他娘在家吗?”母亲听见了,赶忙去开闩。门外站着村里那个瞎眼的老婆婆。        。老人家一生没有儿女,相依、为命的老伴死后,她大病一场,两眼便失明了。平常只好握着竹竿,摸索着向左领右舍要地瓜皮子度日。瞎眼婆婆对我母亲讲了一大堆赞扬我有出息的话,把我喊到她身边,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1元钱,对我说:“山子呀,我这个瞎眼老婆子也没钱,这2元钱是我用地瓜皮子从小贩手里换来的,两毛钱一斤,我共卖了十斤,你别嫌少,添着买本书吧。”

③怎么,2元钱?瞎婆婆手里分明拿着1元钱呀!望着这1元钱,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多么奸诈的小商人,他们竟伤天害理地欺骗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婆子!要知道,这十斤地瓜皮子,瞎婆婆要风里来,雨里去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天,奔走多少户畦——“怎么,你嫌少?”瞎婆婆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母亲含泪示意我接下,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2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④许多年了,如今瞎婆婆早已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但老人家留给我的那1元钱,我却一直珍藏着。因为在我眼里,它已不再是普通的1元钱了,而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它让我在人际关系日益商品化的今天,懂得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1.本文名为《永不贬值的财富》,表面上看这笔财富是指______;而实际是指______

2.揣摩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说说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 

(1)(瞎婆婆)用她那枯柴似的手颤颤抖抖地从灰蓝色的土布兜里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1元钱。

(2)我颤抖着手从瞎婆婆手里接过那山一样沉重的“2元钱”,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3.在第③段中,“我和母亲瞬间都明白了”什么?

4.谈谈你对文中这笔“永不贬值的财富”的看法。

 

1.瞎婆婆给的“两元钱”或一元钱。取之不尽.用之不谒,永不贬值的精神财富(或者让我懂得了如何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2.(1)说明瞎婆婆年事已高,动作缓慢,同时这也是瞎婆婆对这来之不易的“两元钱”作出重大决策的表现,突显了瞎婆婆的心地善良。 (2)我被瞎婆婆的举动感动了,深知瞎婆婆送这“两元钱”的深情厚意,所以情不自禁的留下了感动的眼泪。 3.都明白了瞎婆婆说的“两元钱”为什么会变成手中一元钱的缘由;或者明白了小商贩欺骗瞎婆婆,说好是两元钱,而实际只给了一元钱的事情。 4.围绕“精神财富”叙述,言之有理。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父亲的大学

①父亲到了上学的年龄,情愿盘腿坐在炕头帮祖母纺线,也不肯进学堂。父亲不上学,也就不识字,他连自己的名字也认不得。而读过书的大伯三叔四叔,无一例外地成了“公家人”,虽然几年才回来一趟,但都是春风满面,神采飞扬。相比之下父亲却显得猥琐俗气。每当他们弟兄几个坐在一起,我甚至都不敢看父亲一眼。

②父亲当年为什么不肯土学,父亲从未说过,我也没问过。倒是母亲每每与父亲闹翻,最后总是毫不留情地质问父亲:那时你咋不上学呀,看看人家再看看你。母亲这话一出口,父亲便像霜打的茄子一样低下头,只顾一口接一口地吸烟,一声不吭。

③父亲不识字,闹了不少笑话。我上小学时,听说有一回父亲进城,直通通地就走进了女厕所,被一个女工骂了出来。父亲吓得魂不附体,苦苦哀求,后来甚至下了跪。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很快就在村里传扬开了,有大半年的时间,父亲在村里走路,头总是垂得很低。

④这事虽然与我无关,但既然发生在自己父亲身上,我也就很难为情。每当看到或听到村里那些长舌的男人女人饶有兴致、添油加醋地谈论这件事时,我无不转身落荒而逃。回到家,真想戳着父亲的鼻子问他当初为什么不上学不读书,而偏偏去做那些纺棉花的女人活。但看到父亲寂寞苍老的样子,又禁不住顿生怜悯,真想抱住父亲的腿大哭一场。

⑤我上了高中,有一次,父亲怯生生地说想到学校来看我。听了这句话,我顿时感到一阵寒颤。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父亲,学校共有几处厕所,男厕在哪一边,不厌其烦地给父亲讲解“男”字与“女”字的不同。父亲不说话,只低头默默地吸烟。返校后我忐忑不安地等父亲来,夜里偷偷地享红粉笔去加重厕所上的那个“男”字。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父亲最终没来看我。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⑥高考前夕,我回了趟家,到家时已近黄昏,但家门却还紧锁着。我坐在大门旁的石头上等父亲,看着黄昏一寸一寸地爬上泥墙。邻家婶子从家里走出来,抬头看见我,说:梅子,你咋才回来?你爹犯胃病吐血了!我“腾”地站起来,电击了一般。婶子又说:现在好了,昨儿出的院,这会儿在地里忙呢!我拔腿往田里跑,远远地看见父亲腰里扎着一根草绳子,那么瘦小枯干!我跑上去,默默地站在父亲身后,眼泪簌簌而下。父亲说,很晚了,咱回家吧。我与父亲拉着排子车往家走,一路无语。一抹晚霞在西边的天空灿烂地燃烧,映照着我羞红的脸。

⑦终于等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父亲的话突然多了。我很难理解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怎么就一时那么能说起来。凡是能想起来的,他都往外说。当年为啥不进学堂念书呀,那是因为家里穷呀,要是都上学,还不把你爷爷奶奶活活累死呀!你大伯三叔四叔都上过大学,就我没上过,现在好了,我闺女考上大学了,那就是我的大学!父亲每天都像复读机似的一遍遍地重复这些话。有时说得母亲烦了,就顶他:你歇会吧,自己的肠子还用别人给你量么!但父亲似乎已经不再怕母亲,仍是趾高气扬地说个不停。

⑧临上大学的前一天,一向舍不得多花一分钱的父亲摆了满满两桌酒席,把村长、支书、我小学的老师连同村里有些许墨水的人,都请到家里来。父亲红光满面.大声地说着些谦虚里透看骄傲的话,与他们碰杯,与他们喝酒。父亲谈笑风生,神采飞扬,全没有了往日的卑下与猥琐。我躲在灯影里,泪流满面……

1.阅读文章③-⑧段,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事件

“我”的心情

我上小学时

父亲走错厕所

上了高中

忐忑不安、担心

高考前夕

父亲得胃病,我回家看望父亲

我考上了大学

心酸、内疚、高兴

 

 

2.“父亲最终没来看我”的原因是什么?

3.请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父亲每天都像复读机似的一遍遍地重复这些话。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父亲的大学”这一标题的理解?

 

查看答案

按下列要求默写古诗文句。

(1)、《黄鹤楼》一诗中,抒发怀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中表明“陋室”不陋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龚自珍《_______》)

(4)、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5)、橘生淮南则为橘,_______,叶徒相似,其实昧不同。(《晏子使楚》)

 

查看答案

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____;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 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B. 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C. 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 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查看答案

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⑨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A. ①对偶②排比③拟人    B. ①排比②夸张③拟人

C. ①排比②对偶⑨反问    D. ①夸张②对偶③反问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昀一项是(    )

A. 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B. 2003年10月16日,我们靠自己力量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这是中国人永远值得纪念和骄傲的日子。

C. 我们要确保安全生产,防止万无一失。

D. 这段时期以来,小红电脑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