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解释下列词语。

(1)俨然 

(2)豁然开朗

(3)怡然自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渔人甚异之。

(2)复前行,欲穷其林。

3.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1.(1)整齐的样子 (2)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3)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2.(1)渔人对所见到的情景感到非常惊异。 (2)再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3.这段描写带点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景”,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做了铺垫。 【解析】 1.试题分析: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成语,但要根据文章内容来推断词义。如“豁然开朗”,在这里是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的意思。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2.试题分析: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异”“前”“穷”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试题分析:考查对景物描写特点的把握。第1段景物描写重点突出了它的平和、宁静、美丽、隐蔽、神秘。为渔人最后没有找到桃花源做出了铺垫,也潜意识的点出了桃花源的不存在,和人们向往和平安宁的生活的心态。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以捕鱼为业。(一天他)沿着小溪划船,忘记了路途的远近。忽然遇见一片桃花林,在岸的两旁有数百步远,中间没有其它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又向前行走,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地就到头了,(渔人)就看见了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光。(渔人)便舍弃(他的)船,从洞口进入。起初十分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又往前走了几十步,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序。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事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和狗的叫声可以互相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穿着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十分悠闲,各得其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经》是文学的典范,语言的宝库。许多常用的成语就出自《诗经》。请从下列《诗经》名句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填在括号中。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_______

(2)“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_______

(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_______

(4)“它山之石,可以为错。”——《诗经·小雅·鹤鸣》_______

(5)“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经·郑风·将仲子》_______

(6)“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诗经·豳风·鸱鸮》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中,与《蒹葭》的意境差异最大的一项是(  )

A.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B.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查看答案

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B. 中轩敞者为舱

C.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D. 其人视端容寂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类弥勒(十分、很)    B. 历历数也(清清楚楚)

C. 有所语(比如)    D. 钩画了了(线条简单)

 

查看答案

体会加点词的意思,选出意思相同的一组(  )

A. 初极狭,才人            阡陌交,鸡犬相闻

B. 穷其林                  与天公试比高

C. 便船,从口入            土地平旷,屋俨然

D. 渔人甚之                或二者之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