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综合性学习 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而又神圣的情感,为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伟大...

综合性学习

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而又神圣的情感,为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才艺展示】

1.开展“爱国主义朗诵会”时,一位同学刚朗诵完《枣核》,另一位同学接着朗诵《最后一课》,请你为这写一段串联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发现】

材料一:在教育部的语言生活报告中,国人汉语能力退化的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报告中援引了一些媒体和社会的调查结果,如一项对首都部分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测试显示,不及格的学生占30%,得分在70分以下的占68%,测试结果不容乐观,还有《中国青年报》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确认当前社会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占80.8%,相反的仅占19.2%。认为造成汉语应用能力危机的原因在于“很多人重视外语学习,轻视汉语学习”的占52%。

——选自《北京晨报》

材料二:文字是文化和文明的产物,它和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有关,也是我们认同自己民族的标准之一。汉语是我们之所以是中国人,并且区别于日本人、韩国人等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中国人内在的特征和品质。汉语能力退化的后果是不可预料的。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格非

2.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办报宣传】

3.材料一中的数据倍某位同学摘编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题的手抄报中,作为栏目一的内容,请结合材料,拟定栏目一的名称。

栏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二:加强汉语学习

 

1.示例:一枚枣核承载着海外游子对祖国深深的眷恋,接下来要朗诵的小说《最后一课》也是脍炙人口的爱国主义名篇,我们将随着小弗朗士去上一堂法语课,感受法国人民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2.①学好母语是爱国的表现,具有民族认同感;②一个民族的母语能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极大的的凝聚力;③母语是一个国家文明和文化的象征,在人们心中有无可替代的位置。 3.示例:正视汉语危机。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拟写串联词的能力。串联词的特点:语言能紧扣节目内容,要有散文诗般的清新和淡雅,生动风趣。作答时可以从《枣核》的爱国主义主题入手,然后引起《最后一课》的内容,使语言衔接自然流畅。 2.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从材料一中“国人汉语能力退化的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可以看出当前社会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从“汉语是我们之所以是中国人,并且区别于日本人、韩国人等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可知学好母语是爱国的表现。 3.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栏目的能力。设计栏目名字时,要注意与主题相关,文字要有鼓励性,与题干中的例子保持一致。从“确认当前社会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占80.8%”“造成汉语应用能力危机的原因”这些提示性的语句可知栏目一的名字关键词应为“汉语危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神秘旅客》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在大别山腹地,有一个小山镇,叫作枫树镇。镇上有一家新开的小旅馆,叫作“远客来客栈”。客栈的老板是个女的,姓林,大伙都称她“林嫂”。

这一天晌午,客栈里突然闯进来一个年轻人。这人蓬头垢面肮脏邋遢,且一脸的倦容,打老远就能嗅到一股刺鼻的汗酸味。林嫂皱了一下眉,本想把他打发出去了事。可这人将身份证和一张百元的钞票往柜台上一推,说:“开间房,我要睡一会。”

做生意是要讲个信誉的。顾客就是上帝。不管这个“上帝”是美是丑,是阔还是穷。

林嫂将来人登了记,将楼上的一个房间钥匙交给了他,特别叮嘱道:“房里有淋浴,你冲一下再睡吧。”

那人含糊地应了一声,独自上楼去了。

自这人上楼之后,就再没了动静。晚上没下来吃晚饭,第二天早上还是没下来吃早饭。直至过了晌午,那个房间还是没有任何动静。这时林嫂觉得不对劲了。便上去敲门。可敲了老半天,里边一点反映也没有。这一下林嫂慌了神,心想这人肯定是出了什么事了?便连忙给镇上派出所打电话。

不一会,派出所来了两个民警。林嫂便将店里这个奇怪的旅客的情况作了汇报。两民警上楼去先是敲了敲门。果如林嫂所说,里面没有反映。于是,他们便让林嫂拿出了备用的钥匙,打开了房门。

进去一看,那个年轻人横叉四五地躺在床上,也不知是死是活。大家叫了几声,这人一点反映也没有。林嫂不由得紧张起来。这时,一位民警很有经验地用手拭了拭鼻息,说:“还有口气。快,打‘120’,送市医院抢救!”

没过太久,市医院的救护车开来了,大家七手八脚将这人抬了上去。林嫂怕有什么闪失,便随车跟上过去。

到了市医院,医生护士们立即将这人送进了重症监护室:输氧、输液、测血压,量体温,还做了心电图、脑电图和CT……可什么都做过了,却什么都正常。值班医生糊涂了:这个人患的是什么怪病呢?

这时候科主任过来了。科主任是留法的博士,也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老专家。他看了看病人的各项检查报告单,用听诊器重新给病人听了又听,翻开病人的眼皮仔细看了看病人的瞳孔,又掐着病人的手腕数了数脉搏。半晌,主任舒了口气,站了起来。

林嫂急了,问:“大夫,他到底得的是什么病呀?”

主任笑了笑,道:“他没有病,他只是睡得太熟了!”

“睡着了?”众人面面相觑,无不愕然。

随车来的民警摇摇头,道:“他已经睡了快三十个小时了,怎么会还不醒?再说,这人一身脏兮兮的,又是赤手空拳,形迹太可疑了!他会不会是逃犯?”

这一说,大家更紧张了。林嫂掏出这人登记时用的身份证,递给民警,说:“这人名叫朱大军,你们给查查,到底是什么人!”

这位民警立马与市公安局刑警队的一个熟人取得了联系,让他上公安网上查一查有没有一个名叫朱大军的逃犯,并把此人的身份证号报了过去。过了一会,对方打来电话,说网上通缉嫌犯名单上没有此人。不过,他倒是有个朋友也叫“朱大军”,是市消防支队的一个班长。“该不会是这位老兄吧?”民警那位熟人半开玩笑地说。

“能不能找到你那朋友的身份证号?”

“行,我到消防支队问一下吧。”

没大一会,这位民警的手机响了:“你好。我是市消防支队的支队长王中海。听说你们那儿留住了一个名叫朱大军的人,是么?”

“是的。”

“他的身份证号是不是342401198201040013?”

“是啊!他是?”

“哈哈,他是我们的人,我也正在找他呢!他在你身边吗?让他听电话!”

“他已经睡了30个小时了,到现在还没醒呢!”

对方沉吟了一会,说:“那就继续让他睡吧。为了扑灭三道沟的森林大火,他已经连续三天三夜没合过眼了!昨天中午,大火扑灭后,他跟我请了一天的假,说是要到附近看一位亲戚,想不到跑你们那儿睡大觉去了!这小子,挺会享福哇!”听到这个消息,大伙儿心里的一块石头这才落了地。

林嫂朝护士要了条毛巾,帮朱大军擦去了脸上的汗渍,又从兜里掏出昨天朱大军开房的一百元钞票,将钞票和那张身份证一起,悄悄地塞进了病床的枕头下面。然后,她伸手抹了一下眼泪,转身离开了病房。

1.文中“神秘旅客”的“神秘”表现在何处?

2.请说说下面句子中的“推”字表现了年轻人怎样的心理?

可这人将身份证和一张百元大钞往柜台上一,说:“开间房,我要睡一会。”

3.结尾处画线句子中消防支队王中海的一番话可以省略吗?为什么?

4.选文在写作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我的母亲》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A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B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C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1.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加点词“清算”的理解。

2.文中描写母亲的语言只有3个字:“打得好”,请你揣摩出当时母亲说这句话的心情

3.选文在ABC三处描写母亲的细节中,最使你感动的细节是哪一处?试找出一例并写出让你感动的理由。

4.结合上文,阅读胡适的《我的母亲》片段,对两位母亲的教育方法作出简要评价。

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后面小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于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①更道②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②,张袂④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使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⑤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①傧者:接引宾客的人;②更道:改变道路;③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④袂:衣袖;⑤不肖:不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酒酣______

(2)坐盗______

(3)使狗国者从狗门入______

(4)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晏子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3.在这两个小故事中,晏子是怎样回敬楚王,使楚王陷于尴尬境地的?

4.结合以上两篇短文,说说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完成后面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歌的颔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以“雨打萍”比喻__________________

2.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②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

______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⑥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波涛在澎湃。(陆定一《老山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使楚》)

⑧龚自珍《已亥杂诗》中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⑩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巧嵌两个富有感情色彩的地名入诗,表现他“昨日”与“眼前”独有的怆然与凄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