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同学,你是否感觉到:许多事情,当你尚未经历之前,总以为很难做到。比如,上台表演、...

同学,你是否感觉到:许多事情,当你尚未经历之前,总以为很难做到。比如,上台表演、料理家务、独自出行、初学某种技艺……甚至,对别人的一声道歉、一次喝彩、一个许诺、一份关爱……——难吗?其实并不!只要你勇于去体验、去思考,就能进入一片崭新的天地。

请你以“             ,其实并不难”为题,写一篇文章。

 

成功,其实并不难 “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是的,那天,我在经过多次的“失败”和“磨练”以后,也得到了成功的体验…… 那天,我让妈妈带我去学溜冰。来到溜冰场,只见冰场上十分热闹,好多小朋友就像一只只小鸟在欢快地飞翔。看着他们,我真是羡慕极了。于是,我让妈妈陪我进入溜冰场,赶紧穿上了溜冰鞋。谁知我穿好鞋刚一站起来,就“咚”的一下,摔倒在了地上,我连忙用手撑着爬起来,可脚刚一着地,就滑了出去,就又一次摔了下去。又爬,脚又滑了出去……这时的脚底下,就像是涂了一层油,怎么也用不上劲。我那窘样,惹得周围的人哈哈大笑……妈妈见状,赶紧上前把我抱着扶起来,让我坐在场外边的凳子上,我摸着摔痛的手臂,小心地不敢再随便站起来…… 妈妈见我那样,笑着说:“怎样?怕了?还学不学?……”我看看妈妈,再看看场上小朋友自由自在的身影,一种不服油然而生,我就不信我学不会。于是,我摔开妈妈的手,倔强地再次走进场地,紧紧地抓住场边的扶栏,小心地控制着自己的脚,努力不让它滑出去……就这样,慢慢地,我终于找到一点感觉,渐渐地学会了站立,虽然还不稳,但也总算可以站住了。接下来开始学滑行,我让妈妈抓住我的手,慢慢地向前移,谁知脚刚一移动,竟又控制不住,重重地摔了下去,但我不放弃,爬起来再学……就这样,边学边摔,屡败屡战,别人的笑声、摔跟头的痛楚,都没有阻挡我学习溜冰的决心……经过不断地练习,我终于可以一个人慢慢地向前滑动了…… 历经风雨,终能见太阳! 从学溜冰这件事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挑战自我、顽强拼搏,成功就一定会和你握手! 成功,其实并不难。 【解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补题是写作的第一步,决定着写作的内容和方向,是作文成败的关键。所以,在写半命题作文时,补题就显得至关重要。例如:“做一个快乐的人其实不难”,先写到对“快乐”的理解,再写到享受快乐的方法,从而说明了做一个快乐的人不难。这就忽略了题目中的“其实”。为了突出题目中的“其实”,建议同学们在写作中运用一些写作方法,例如,前后对比、欲扬先抑等,借以达到突出变化过程,丰富写作内容的目的。“挫折其实不难、微笑其实不难、快乐其实不难”。这几个题目,有的不明确,例如“挫折其实不难”,让人一头雾水。有的太宽泛,不具体例如后面的两个题目。其实,只要遵循“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的原则修改一下就行了,例如“挫折其实不难”修改为“战胜挫折其实不难”就行了,“微笑其实不难”修改为“微笑面对别人其实不难”就行了,“快乐其实不难”修改为“做一个快乐的人其实不难”就行了。这样一修改,角度就小了,更好写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黄山绝壁松     冯骥才

①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

②黄山全是石峰。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世人赞叹它们独绝的姿容,很少去想在终年的烈日下或寒风中,它们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

③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④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一颗松子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一定是后者。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很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而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强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因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⑤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

⑥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

⑦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有的枝干被狂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另一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于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取与自信,它全都具备。

⑧现在可以说了,在黄山这些名绝天下的奇石奇云奇松中,石是山的体魄,云是山的情感,而松——绝壁之松是山的灵魂。

1.作者开篇即说:“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阅读文章,依照示例,说说黄山绝壁松给作者震动的原因。

原因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二 缺少养料,顽强生长

原因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四:遭遇磨难,依旧挺立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

(2)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

3.第④段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4.第⑧段画线句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这是班上一次综合性学习,你需要做以下准备。

(1)【观点论辩】现在教育部门强化了写字教育,并在中考、高考中加大了卷面的分值,也有人对电脑时代是否还需要强化写字教学提出疑问。对此你怎么看?请写出你的观点、理由及结论。字数在8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图写故事】下图与初中教材里的一则求学艰难的文言故事有关,请将该故事简要叙写出来。字数在6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撰写对联】根据上联意思,拟写下联

上联:园中桃李年年艳。        下联: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空。

(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4)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孟子>二章》)

(5)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感慨人生无常,表明人生不会完美,要有豁达的胸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6)完整默写杜牧《赤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文征明习字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注释】①率:标准    ②苟且:马虎草率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大进  遂:______      (2)必再易之不厌  三: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查看答案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通豫南                 手有百

B. 而不平               必先其心志

C. 而山不               万钟于我何

D. 子孙荷担者三夫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我之死,有子存焉   人有百手

B. 以君               学而时习

C. 汉阴             

D. 此,冀之南         非亭午夜分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文章写“太行”、“王屋”二山“高万仞”,是用夸张的手法写了两座山的高大,突出移山的艰难,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

B. 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色彩,起到讽刺作用。

C. 愚公饱受交通堵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一主张得到了众人的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D. 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命夸娥氏二子搬移两座大山,、包含了对愚公坚持不懈、不怕困难、敢想敢做的精神的肯定。

4.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