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邹忌子以鼓琴见威王,威王说而舍之右室。须臾,王鼓琴,邹忌子推户入曰:“善哉鼓琴!”王勃然不说,去琴按剑曰:“夫子见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

邹忌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醳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吾是以知其善也。”王曰:“善语音。”邹忌子曰:“何独语音,夫治国家而弭人民皆在其中。”

王又勃然不说曰:“若夫语五音之纪,信未有如夫子者也。若夫治国家而弭人民,又何为乎丝桐之间?”

邹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而舍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夫复而不乱者,所以治昌也;连而径者,所以存亡也:故曰琴音调而天下治。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

王曰:“善。”                                         

(《邹忌说琴谏齐王》)

注释:①说:喜欢  ②浊以春温:缓慢并且温和  ③廉折以清:高亢明快并且清亮  ④攫之深:指勾弦用力  ⑤醳之愉:放开舒缓  ⑥回邪而不相害:曲折不正之声而不相干扰  ⑦纪:调理  ⑧弭:安抚  ⑨丝桐:指琴弦  ⑩连而径:连贯而轻快

1.解释下列加点部分。

臣之妻私臣_________    ⑵ 以美于徐公__________

之右室____________    ⑷ 语音__________

琴音调而天下治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夫子见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

3.根据乙文内容说说如何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4.下面对两文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

B. 乙文邹忌巧妙抓住威王喜爱弹琴这一喜好借机讽谏威王弹好琴和治理好国家在原理上是相通的,从而达到劝谏目的。

C. 甲文“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用夸张手法表现进谏取得的效果;乙文威王两次勃然不说正是邹忌采用婉言劝谏这种方式的重要原因。

D. 两文中邹忌之所以敢于进谏且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一是他言不在私而在于公;二是他欲擒故纵,由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国君的受蒙蔽,以五音协调喻国家和谐安定。

 

1.偏爱我(臣)认为(我)比徐公美入住;住谈论音乐(保)天下太平。 2.(1)由此看来,大王您受的蒙蔽太深了。(2)先生只看到我的样子,还没有认真观察,怎么能知道弹得好呢? 3.一个国家应该有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贤臣;一个国家应该有善于纳谏的君主;作为国君应该把个人爱好融入到对国家的治理,应该把治理好国家作为第一要务;作为国君应该使国家上下和谐,安抚好百姓,使百姓安乐;作为国君应该保证国家的政治清明。其它答案合理亦可。答 4.D 【解析】 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私臣”:偏爱我。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于”“以”等虚词的意思或用法,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蔽”“甚”“容”“察”“何以”等字词的翻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北朝·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1)一、二两句中“南云”“北雁”象征什么?作者将“心”与“形”分开来写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篱下菊”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请结合上下句品味其中包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2)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4)____________________?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

(5)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

(6)青山有幸埋忠骨,_____________________

(7)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人生难免有别离。当我们面临分别时,也许会有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殷切劝告,也许会有岑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依依不舍,也许会有王勃“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气豪迈。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填空。

《水浒传》中,王进因高俅迫害而夜走延安府,_______(填人名)因高俅诬陷而发配沧州道,_____(填人名)因高俅斥退而流落东京城。《西游记》中,孙悟空因 ______(填事件)被唐僧赶回花果山,后又因打死拦路抢劫的强盗再次被唐僧赶走。

 

查看答案

医生建议他再作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他”指的是主人公________,其生动幽默的语言体现出他___________的性格;“做点别的事”具体是指__________一事,这表明主人公已从过去的伤病、 绝望、 精神危机中解脱出来,重新开始规划新的生活。

 

查看答案

3月16日起,由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朗诵协会共同主办,盐城市朗诵协会、阜宁县教育局承办的第三期“欢乐颂·阜宁情”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在全县各所学校陆续进行。展演现场,名家大师倾情演绎,莘莘学子收获满满,部分家长也饶有兴趣地观看了演出。整个展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1)展演活动结束后,请你就本次活动设计一个问题对部分家长进行了现场采访。

你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学校开展大阅读活动,家长中持赞成观点的占绝大多数,但也有少量担忧的声音。请从赞成者与担忧者的角度,分别列出一点理由。

赞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担忧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