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用诗文原句填空。 (1)蒹葭苍苍,_____。(诗经《蒹葭》) (2)芳草鲜美,...

用诗文原句填空。

(1)蒹葭苍苍_____。(诗经蒹葭》)

(2)芳草鲜美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3)_____悠悠我思。(诗经子衿》)

(4)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_____。(贺敬之回延安》)

(5)微君之故_____。(诗经式微》)

(6)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7)悠哉悠哉_____。(诗经_____》)

(8)八月湖水平,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9)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表示友谊不受时空阻隔的诗句是_____

_____

 

白露为霜 落英缤纷 青青子佩 红旗飘飘把手招 胡为乎中露 渭城朝雨浥轻尘 辗转反侧 关雎 涵虚混太清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识记能力,难度系数不高。绝大多数的丢分不是因为遗忘,而是因为“写错字”。相信很多同学都出现过“文章会背字不会写”的尴尬情况。所以,默写题绝不能停留在背诵,一定要一边背,一边写。注意“渭”“浥”“辗”“雎”等字的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要求作文

从那天开始,我明白了父母的唠叨是最动听的歌曲;从那天开始,我知道了朋友不只是一起玩耍的伙伴;从那天开始,我发现我已不满足于小小的空间而渴望飞翔……同学们,生命的旅途中总有一天留在你我心里,深深的烙上了印记,永远无法抹去。

请以“从那天开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写自己的生活,写出真情实感;(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3)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温暖的小刀

马德

①那年春末,我到一所中学去监考。

②发卷的时候,我发现,靠近讲台的一个女生怪怪的,左手藏在袖口里,遮遮掩掩,不愿伸出来。和我一起监考的,是另一所学校的一位女老师。大约,她也注意到了这个细节。随后,我俩便开始留意这个女生。在我们想来,她袖口里的那只不愿示人的手,一定藏着什么秘密

③考场里静悄悄的,学生们都在全神贯注地答题。只有这个女生,一边答题,一边有意紧藏着她的那只手,一边还不自觉地环顾着左右,神色紧张而怪异。这愈加坚定了我们的怀疑:她的手里一定攥着小纸条或者其他用来作弊的什么东西。

④然而,我们错了。半小时后,也许女生做题做得太过专注,一不小心,露出了自己的左手——天哪,这个女生的左手居然没有手指头。

⑤原来,她竟是一个有残疾的学生!

⑥这多少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愧怍之余,不禁心生悲悯。那位女老师,更是一脸的痛楚,小声地嘟囔着:“怎么会是这样,多可怜的孩子啊,多可怜的孩子。”

⑦考试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有一道地理题需要改动。办公室送来了一沓纸片,纸片上,印着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地形图。我们分发给了学生,然后让他们各自粘贴在试卷的答卷纸上。由于是临时赶印出来的,太过匆忙,这些纸片裁剪得很粗糙,考生们只有自己动手把四个毛边撕去,大小合适,才能贴在试卷上。

⑧这下,可难为了这个女生。大约,她还是不愿让别人看到她的那只手,就用左胳膊使劲压紧纸片,右手一点一点地撕。可是,那张小纸片仿佛不听话,只要她一用力,就从她的胳膊下跑出来,再压下去,再跑出来。她急得都有些冒汗了。

⑨“这位女同学,我可以帮你吗?”女老师走过去,俯下身子,声音低低地征询女生的意见。女生抬起头,看了看,迟疑了一下,还是把纸片给了她。

然而,女老师并没有立即动手,她把那张纸片放在讲台上后,便在满考场里寻找着什么。我有些纳闷,这不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嘛,她究竟想要干什么呢?

不一会儿,女老师从一个学生那里找到了一把小刀。然后,她坐在讲台前,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裁着那张纸片,“哧——哧——”,小刀割裂纸片的声音很好听。我和女生看着她做这一切。说实话,那一刻,女老师慈祥得像坐在讲台前的一尊佛,她专注的神情,仿佛是在完成一件精致的手工艺品。

随后,她微笑着把这张小纸片轻轻地放在女生的桌子上。女生欠了欠身子,低低地说了声谢谢。她拍了拍女生的肩膀,说,赶紧答题吧,便走开了。

然而,我还在纳闷着。一张小纸片,用手也完全可以撕得很整齐,为什么一定要找把小刀来呢?

考试结束后,我道出了心中的不解。那位女老师笑了,说,这个女生所残缺的,是一只手。我不想在她面前,用自己灵巧的手指头去撕那张纸片,那样的话,会撕碎这个女孩的心。我满考场去寻找一把小刀,就是想借助小刀,避开对她的这种伤害。”

一直以来,小刀在我心中不过是一片冰冷的铁片而已。而那年春天我懂得了,原来即便是锋利而冰冷的一片小刀,也会裁剪出人性的温暖来。

1.通读全文,说说第②段末句中“秘密”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请分条陈述。

2.作者对女生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3.本文的人物细节刻画尤为精彩,请对第11段中划线句进行赏析。

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老王(节选)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第一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文末写道“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我”为什么感到“愧怍”?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果蔬:泛指菜肴。③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④脔:切成块的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因_______②觉饥甚而不敢_______③其人已心_______④果蔬皆不_______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以我酌油/知之    B. 吾射/不亦精乎    C. 萧氏子盛服/而往    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2)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4.从文段看,王安石是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与欣赏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注释】白日:指阳光。

1.第一、二两句写出了“苔”怎样的特点?

2.“借苔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本诗借“苔”表达了怎样的哲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