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 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 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 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D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两点,首先,要充分利用注释,注释给我们提供了诗人的写作背景,其次,要抓住关键词语。D项的赏析有误,颈联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不是拟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有深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

B. 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构成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形势的险恶。

C. 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

D. 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原因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查看答案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同学中开个故事会。

 

查看答案

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谈谈颈联的惶恐”“零丁的双层含义。

 

查看答案

这首七律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上下句有何联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