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名人有关母亲的回忆,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大校长蔡元培在自述里忆及的母亲...

阅读下面名人有关母亲的回忆,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大校长蔡元培在自述里忆及的母亲:

“我母亲是精明而又慈爱的,我所受的母教比父教为多。……我母亲最慎于言语,将见一亲友,必先揣度彼将怎么说,我将怎样对。别后,又追想他是这样说,我是这样对,我错了没有。且时时择我们所能了解的,讲给我们听,为我们养成慎言的习惯。我母亲为我们理发时,与我们共饭时,常指出我们的缺点,督促我们的用工。我们如有错误,我母亲从不怒骂,但说明理由,令我们改过。若屡诫不改,我母亲就于清晨我们未起时,掀开被头,用一束竹筱打股臀等处,历数各种过失,待我们服罪认改而后已。选用竹筱,因为着肤虽痛,而不至伤骨。又不打头面上,恐有痕迹,为见者所笑。我母亲的仁慈而恳切,影响于我们的品性甚大。”

材料二: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写到: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材料三: 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在22岁时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国际象棋冠军,是国际象棋史上的奇才。他能讲15国语言,是一位有造诣的数学家、计算机专家、纽约华尔街杂志的定期撰稿人。他7岁时父亲不幸去世,自此以后,他的母亲克拉拉成了他前进的指导力量。在他的自传《变化的童年》中,他把童年对象棋的兴趣归结于观看母亲下棋,是母亲鼓励他树立强烈的自我,这对他成为国际象棋世界级大师起了关键作用。他的朋友曾这样描述他的母亲:“每一场比赛他的母亲总要到场,在隐蔽的地方,因为她是他的侍从副官、他的参谋长。他依赖她的出现,他需要知道她在哪里。”

1.从三则材料中,你认为名人的母亲有什么特点?

2.根据蔡元培母亲事迹有人拟了条上联,请你根据材料二或三对出下联。

上联:严格要求造就北大校长。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宝剑赠英雄,鲜花送母亲。”缤纷多彩的草木之花,适合不同人物。

下面的几种花你认为献给上面哪位名人的母亲合适,

梅花、荷花、桂花、菊花、木棉花、康乃馨。

我选择的花是:___________________   适合的母亲是: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体会:名人的成功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善良.慈爱、勤劳坚强,并且非常注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让他们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 2.辛勤劳动教育开国元勋 , 积极引导激励象棋大师。 3.例子:梅花应该献给卡斯帕罗夫的母亲,因为她独立养育卡斯帕罗夫,历尽很多的辛苦,终于培养出这样优秀的儿子。正应了“梅花香自苦寒来”。  桂花: 桂花朴实、不显眼,却默默地给人带来芬芳。正如朱德母亲,用辛勤的劳动在教育影响着年幼的朱德。  康乃馨:温馨又细致入微。就像蔡元培的妈妈讲究教育方法,时时处处在关爱着孩子成长。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要点的概括。通篇阅读三则材料,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要点内容,找到关键语句,或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三个材料中所写的名人的母亲特点相同,即善良、慈爱、勤劳坚强,注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最终都成就了孩子。 2.试题分析: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组要求: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第四,切忌合掌。“严格要求造就北大校长”中的“严格要求”是偏正结构,“造就北大校长”是动宾结构。下联要与这些结构一一对应。内容也要与上联相谐。 3.试题分析:开放性试题。要根据花卉的象征意义来挑选。如菊花:清净、高洁。梅花:坚贞不屈。康乃馨:热情、真情。桂花一直是世上美好、高雅事物的象征。木棉花的花语是:温馨又细致入微,珍惜身边的人,也是英雄之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原来”,意思是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生活百味,青春多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蓦然回首,原来:凡事蕴理,万物成趣,人间有情;苦难也可成营养,美丽或许有缺憾,我也是一道风景……

请以“原来,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写一篇记叙性文章;(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李红霞的《香椿的味道》一文,完成小题。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我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里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

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选自《人民周刊》,有删改)

1.文章以“香椿”为线索,第①-⑤段分别写了香椿、___香椿、___香椿、___香椿、___香椿等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提示,根据情节,在横线上各填写一个合适的动词)

2.结合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

(2)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

3.文题“香椿的味道”有哪些含义,请简要回答。

4.请比较阅读本文第④段与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阿长与〈山海经〉》

请从表现手法和表达目的两方面简析两段文字的异同处。

表现手法相同点:

不同点:

表达目的方面的不同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杨绛的《老王》一文节选,完成小题。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节选部分内容。

2.选段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反复手法和委婉语气的表达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完成小题。

①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苏轼政治失意,兄弟分离,正是豁达的情怀让他将所有的抑郁惆怅融化在了清风明月之中。重新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解放。从容淡定,能让我们在困境中超然忘我。使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让我们的人生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②从容淡定是一种修养。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从容淡定,表现为“八风吹不动”。所谓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风吹不动”意思是说:无论顺境还是逆境,称赞还是诽谤,都能泰然处之。

③怎样才能做到从容淡定?中华民族的先贤志士为我们做出了诠释。正因为有远大的理想,诸葛亮才能做到淡泊宁静;正因为有豁达的胸襟,范仲淹才能做到宠辱不惊;正因为有深厚的爱国情怀,才能从容面对生死。

④做到从容淡定,还需要健康的心态。面对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现实,著名学者胡适先生说:“这个世界乱纷纷,先把自己铸炼成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的做的。他排除干扰,从容淡定,潜心治学,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使自己成为一位文化巨匠。(选文有改动)

1.请阅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联系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积累,回答问题。

(1)苏轼政治失意,兄弟分离,正是豁达的情怀让他将所有的抑郁惆怅融化在了清风明月之中。(请指出句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2分)

(2)请根据第④段的内容和表达需要,灵活仿用“首先……接着……最后……”的句式,概述这一段的论证思路。

3.请联系语境,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②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③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②苟:马虎,随便。  ③务:追求。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 陈康肃公射 

微颔之)

与水居也

④ 见舟而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A. 康肃笑遣之。

B. 七岁能涉。

C.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去。

D. 人不知不愠,不亦君子乎?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夫 没 者 岂 苟 然 哉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 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2) 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4.[甲][乙]两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