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

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A. 夜忧叹      夙:早    B. 伤先帝之明  以:来

C. 深入不      毛:长草木    D. 庶竭驽钝      驽钝:低下的才能

 

B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虚词要理解其意义和用法。本题中B项的“以”是“以致”的意思。故答案为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届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有责任在语言交流中正确使用母语,抵制一切污染、亵渎母语的不良倾向。

B. 《白鹿原》是一个整体性的世界,自足的世界,饱满丰富的世界,它正是以这样的凝重、浑厚的风范跻身我国当代杰出长篇小说的行列。

C. 日本政府公然制造事端编造谎言,指责我国海军的正常巡航,其目的是不屑置辩的。

D. 邕江上架起的桥梁愈见其美,造型独特的桥身与两岸美丽的景色彼此呼应,相得益彰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jīn持_______   ②měng_______懂    ③坦荡如dǐ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八则)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欲则刚。(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⑥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⑦篮球巨星科比虽已退役,但篮球世界还有正值壮年、气势如虹的詹姆斯,还有更加年轻、青出于蓝的库里……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赵翼《论诗》)

 

查看答案

岁月的流逝,带给我们每一个人一份礼物。健康的身体、丰富的学识是礼物,难忘的经历、深刻的教训也是礼物……这些礼物,无不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一笔珍贵的财富。

请以“岁月的礼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

 

查看答案

艾叶香中寻玉佩

郑凤岭

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1.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段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再现了奶奶教磨面做饼的情景,表达了对奶奶的思念之情

B. 老旧的木箱子装着奶奶最珍贵的物品,承载着奶奶最美好的情感。

C. 奶奶不说玉心佩的去向是因为玉心佩很值钱,担心家里后辈指责她。

D. 文章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勤劳、善良、慈爱、坚韧、痴情的奶奶形象。

2.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

(1)____磨面作饼压岁钱→(2)____病中思念爷爷临终不说玉心佩的去向

3.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1)催春的雨,引得山茶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2)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4.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

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5.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