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②言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 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 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③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④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②毁:诽镑,与后文“誉”意思相对。③厚币:丰厚礼 品。④饰诈:作假骗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宫妇左右莫不____

(2)时时而进  ____

(3)毁言至  _____

(4)之万家  ____

2.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断两处)。

吾 使 人 视 阿 田 野 不 辟 人 民 贫 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能镑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4.回答下面问题

(1)根据【甲】文的内容填空。

邹忌的劝谏很有艺术性。他由 _________想到治国理政之事,由______想到齐威王的被蒙蔽,小见大,极具说服力。

(2)从【甲】【乙】两段选文来看, “齐国大治”与齐威王的哪些措施用关?概括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偏爱(2)间或,偶然(3)每天(4)封赏,赏赐 2.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3.(1)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 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2)这是你用丰厚的礼品买通(或贿赂)我的左右来赞赏你啊! 4.生活琐事自己受蒙蔽 (2)虚心纳谏,广开言路;求真务实,奖罚分明。 【解析】参考译文 甲: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 乙: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告诉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土开辟整治,百姓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内臣谋求内援的缘故。”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这是你用重金买通我的左右近臣来替你说好话啊!”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僚们毛骨耸然,不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得到很好的治理,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注意以下词语的理【解析】 私:偏爱,动词。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句意是: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 3.此题考查学生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完成时,应逐字翻译,注意关键词、句式和语气。比如第一句,就应注意关键词“谤”、“讽刺”、“市朝”。第二句,就应注意关键词““是”、“子”、“左右”等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两首诗,完成小题

村   夜                                    秋   夜

[唐]白居易                                  [宋]朱淑真①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注释】①朱淑真:宋著名女词人,因与丈夫志趣不合,最终因抑郁早逝。

1.白诗写了月下虫声、_______的景色,写的是室外景,景物有动有静。朱诗写了月下床席凉满、__________ 的景象,写室内景,写的是静景。

2.两首诗均写了秋色秋味,结合诗句,体会作者不同的心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读书如熬粥

①我的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出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

②是的,要熬一锅好粥,首先在于有“好米”。米好,粥就好。粥拼的是米,是米本身,是那种不加附加值的实力与质地。有了“好米”,还须用“文火”,即要用比较弱的火来熬,用“文火”易熬透,既能保持营养成分不流失,又能保持那份天然的鲜香味。熬粥还得有耐心,须持续。一锅好粥,少说得熬上个把小时。熬粥之妙,令我想到读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

③是啊,读书之法,贵在选择。要多读经典好书。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的限制,同时又是智力和想象力的限制,是知识和思想贫乏的表现。”略萨对阅读经典的真谛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④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⑤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孤独,它更适合于独啜。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这样只会徒劳无功。坚持读书,须有目标追求。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赵元任的夫人杨步伟回忆说:“那时在德国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意思是说,他们对读书对学问颇有定力。这种咬定目标、坚持不懈的定力,值得每个读书人学习。读书要做到恒久有定力,对那些以忙为由而少读书、不读书的人来说更是如此。胡耀邦同志曾说过一句话:“你要多读书,就要少打扑克,少跳舞,少看电影。”可不是吗?时间挤挤总是有的,就看你舍不舍得少打点扑克麻将了。

⑥读书如熬粥,也要遵循“好米、文火、持续”三大法则,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读书如熬粥,要有正确的选择。常读经典,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B. 读书如熬粥,要有耐心。读书不可粗枝大叶,要从容地读。

C. 读书如熬粥,要持之以恒。读书要甘守孤独,耐得住寂寞。

D. 短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末段总结全文,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2.文章第⑤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析其作用?

3.作者说“读书如熬粥”,根据文意谈谈作者认为读书应遵循哪些法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关于《经典咏流传》的主题阅读

《经典咏流传》为何火了起来

2018年正月,《经典咏流传》节目开播,次日,就一举拿下了豆瓣9.4的高分,创造了文化节目的新高。节目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让经典具有新时代属性。节目总导演田梅介绍说,节目强烈的文化属性和对经典诗词传承的社会责任,吸引近百位经典传唱人加盟,《将进酒》《陋室铭》《梁祝》《苔》等耳熟能详的经典诗文被创新性传唱。

经典鉴赏团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表示:“《经典咏流传》将文学性和音乐性合二为一,集合大批优秀音乐人共同传唱经典诗词,星素结合、老少同台、中外交融。时代在变,潮流在变,但经典文化的共同情感从未改变。伴着优美的旋律重温这些动人的文字,我们仍能感受到我们的先祖对美好的追求、对生命的感悟。”

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评价:“这档节目最为成功的地方,就是把世界传统文化的传播难题找到了中国式解决的途裎,它在潮流时尚和传统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会商机制。整档 节目将‘再造经典’作为核心要义,让流传千百年的诗词歌赋在音乐旋律中焕发新的生命力,用曾经的盛世文化,拥抱今天的文化盛世。”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分析节目的创新之处,认为:“主题的拓展性深耕,节目让经典传唱人咏唱经典之外,还让他们自己说出对诗歌的感受,给人启示。”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说:“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为经典诗词配上旋律本身就不违和,进而使用现在大家都听得懂的流行音乐去表达古典诗词更是为经典赋予了时代的活力,让经典在当下的传播中‘燃’起来。”

《经典咏流传》契合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发展的时代性要求,成为最直接落实十九大报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精神的电视文化节目。

《经典咏流传》中国人为什么要读诗

为什么现在我们要一次又一次唤醒逐渐远去的传统文化?为什么中国人要读古诗? 

因为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诗总是和美、浪漫、爱这些人类心灵的美好联系在一起。

你是愿意和那个呤诵“落霞与孤鹜齐飞”的人一起欣赏落日,还是喜欢那个张口就是“卧槽,这夕阳!卧槽,还有鸟!卧槽,真好看”的人呢?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读古诗不一定会让我们出口成章, 成为一个大文豪,但是它却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多了另一种诗意的可能。那些美丽的诗歌语言,终将有一天会照亮你的精神世界,塑造出你傲立人间的风骨。

叶嘉莹是当代中国古典文学著名的教育学家,熟知叶嘉莹先生的人都知道,她“一世多艰”:年劫 丧母、婚姻不幸、独自养家、在台湾遭受打压、大女儿及女婿更是双双车祸身亡……

可即便是这样,她却依然活出了比旁人精彩了无数倍的人生。2016年3月,叶嘉莹在“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上获颁“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被誉为中国为数不多的穿裙子的“士”,是海外传授中国古典文学时间最长、弟子最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华裔女学者。

面对这样的荣誉,叶嘉莹先生却谦和地留给世人这样一段话:“我的一生经历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我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这与我从小热爱古典诗词实在有很大关系。古典诗词中蓄积了许多古代伟大的心灵、智慧、品格、抱负和修养,对我有一种感发生命的感动和召唤。”

正因如此,叶嘉莹到了晚年依然致力于教授孩子们吟唱诗歌。因为她深信孩子们如果能在幼年时代, 学会古诗的诵读和吟唱,这样不仅能陶冶他们的情操,更会让他们成为一个富有爱心、对社会和人类都更为关怀的人。就像她的那句名言:“人生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真心性,心灵的一片清净洁白。而诗词,让我们的心灵不死! ”

《经典咏流传》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它所选择的一些传唱人,抛去明星的光环不谈,其在身世和背景方面总会和诗歌的创作者有着某种契合。第二期节目中,苏轼所作《定风波》的传唱人黄绮珊, 在音乐之路上历经磨难,年近半百才凭借《我是歌手》中的惊艳亮嗓走红歌坛。当时光回溯,我们可以看到苏轼的后半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但就是这样一个饱经磨难的诗人,却在他最苦难的岁月为我们吟唱出了 “大江东去浪淘尽”的绝世佳作,同样也为后来者树立了一个乐观豁达、笑对苦难的人生典范。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读古诗,喜欢创作这些诗歌的大诗人,不仅是因为他们的文采风流为世人所惊艳, 更重要的是从他们身上我们找到了为人处世的正确方向。文学是人生最亲切的东西,而中国文学又是最真实的人生写照。所以,学诗就成为学做人的一条径直大道了。也就是说,诗歌的伟大,正是由于诗人的伟大:我们学古诗,就是学做人。

北京师范大学的康震教授在《经典咏流传》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每一首歌和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有一段人生,而每一段人生的背后,也许承载的是辉煌,也许承载的是失落,但是跨越千百年之后再到现在,无论辉煌还是失落,它们共同成为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自信和骄傲。”

我们通过吟唱古诗表达内心情感的同时,也是一次文化寻根的旅程。古诗中有我们中国人的根,有我们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的精神和文化,我们读古诗是为了更好地面对生活,成为一个又一个大写的中国人。

1.阅读全文,找出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    )

A. 《经典咏流传》将“再造经典”作为核心要义,让流传千百年的诗词歌赋在音乐旋律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B. 时代在变,潮流在变,但经典文化的共同情感从未改变。

C.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读古诗,喜欢创作这些诗歌的大诗人,更重要的是从他们身上我们找到了为人处世的正确方向。

D. 每一首歌和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承载着一段或辉煌或失落的人生,但是跨越千百年之后再到现 在,只有辉煌,才成为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自信和骄傲。

2.概括《经典咏流传》为何火起来的原因。

3.文中画线句叶嘉莹说:“人生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真心性,心灵的一片清净洁白。而诗词,让我 们的心灵不死! ”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假定你是李华,你的外国笔友James对中国诗词很感兴趣。请你向他推荐《经典咏流传》节目。推荐语包括以下内容:①简单介绍《经典咏流传》节目;②学习中国诗词的好处;③分享自己学习诗词的感受和体会。要求:字数1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题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内容。

短篇小说往往言简意赅。冯骥才在《______》(书名)中勾勒了青云楼主、好嘴杨巴等市井人物,让人忍俊不禁又掩卷沉思。______(作者)在《胖子和瘦子》《变色龙》中刻画了阿谀权贵的下层官员,鞭笞奴性入木三分。

(2)人们说话的口吻通常与其性格相应,作家在塑造人物时,也会借言谈来凸显其性格。下面是某名著中同一女性在不同场合所说的话,依据你对下列小说人物的认识,选出最有可能的一项。________

①“别愣着!去,把车放下,赶紧回来,有话跟你说,屋里见。”

②“你当我怕谁是怎着?你打算怎样?你要是不愿意听我的,我正没工夫跟你费唾沫玩!说翻了的话,我会堵着你的宅门骂三天三夜!你上哪儿我也找得着!我还是不论秧子!”

③“你说话呀!成心逗人家的火是怎么着?你有嘴没有?有嘴没有?”

A.孙二娘   B.简•爱  C.虎妞  D.翠翠

(3)被称为“苦心孤诣教子篇”的名著是《___________》,教育儿子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荣辱感。做一个“___________、人民卓越的艺术家”。

(4)从《水浒传》中选取一个人物及其相关故事,写出下联。

上联:孙行者智调芭蕉扇

下联: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探究

【材料一】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渊源流长。

【材料二】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国学要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的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1)【整合材料探国学】

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陶冶情操用国学】

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请你举出“孝敬父母”一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