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 高闰清 (1) 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

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      高闰清

(1) 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首好诗歌,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

(2)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鲁迅曾说:“由纯文学上言之,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本,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唤醒人们已然枯萎的内心感受,让读者沉迷其中,流连忘返,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展。其实,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并非难事,阅读任何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到动情之处,或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到“山重水复”之处,遇“柳暗花明”之感。

(3)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

(4)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做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当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然而,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让心灵不能自由呼吸,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文学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灯塔,可以照亮人生,拨开心灵的迷雾,引导前行。

(5)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如凯瑟琳所说“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深思熟虑后会发现: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

(6)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买现自我的越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

(7)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唐代的华美诗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会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文学无国界,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希望文学作品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着缕缕阳光。            

(选自2013年4月《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的?

3.(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你阅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正能量。

 

1.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或: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 2.①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②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③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④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高与热爱。 3.举例论证。引用了屈原、韩愈、文天祥、林则徐等人的具体典型事例,充分有力地证明了"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的观点。 4.示例:我阅读了冰心的《繁星》《春水》,感受到了母爱的温馨、童心的可贵、自然的美'好,懂得了"爱的哲学"。 【解析】试题分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初,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①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寿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②“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 《明史·儒林传》)

【注】①朱子,即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②程子,即程颐,北宋教育家。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犹 朝 夕 侍 亲 侧 不 懈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巫而遣之_____     (2)课农桑_____

(3)文告天  _____     (4)终养归_____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

4.请结合原文有关内容,说说邵宝是一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历来被人们称道。请对“随”和“入”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

(1)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______________?《白杨礼赞》

(2)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 《马说》

(3)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  《诫子书》

(4)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 秋思》

(5)《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6)《渔家傲 秋思》中这两句“__________________。”是全词的核心和灵魂所在。

 

查看答案

为了进一步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学校推出一系列主题活动,要求全校师生积极参与,你作为其中一员,请完成以下几个任务。

(1)学校要求各班出一期主题班报,在栏目设置上要能体现民族精神内涵丰富的特点,你能够说出两个具体的方面吗?(例子除外)

例如:长征精神   雷锋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1)班召开了“学雷锋精神  做爱国少年”主题班会,班主任徐老师的一段激情洋溢的开场白调动了全场的气氛。假如你是班主任李老师,你会怎么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伟大民族精神的yùn  yù者。千百年来中华儿女胼手胝足的劳动,一代又一代人A(薪火相传、前赴后继)的守护,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唯一从未中断的文明。伟大民族精神,蕴藏于诸子百家、诗词曲赋,shǎn  yào于大好河山,guǎng  mào粮田,凝结于交织交融、同心同德的56个民族,体现于实现和追求梦想的执着前行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2.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A处横线上。

3.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