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惟有垂杨管别离 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互不...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惟有垂杨管别离

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每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②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做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和疾病所带来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A)当她将病房当做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将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

③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之中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④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到最后,小病号也愤怒了:“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小病号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⑤自此之后,岳老师没有罢手,反倒是教他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她夜夜难眠。

⑥深夜,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她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语单词。

⑦微光映照下的她,让人感慨: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死亡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但是你至少要留下抗争的痕迹。

⑧一大早,小病号就要去北京了。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⑨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喊声,是小病号。他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⑩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哭泣——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作者:李修文,有删改)

1.面对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号留下了哪些“抗争的痕迹”?请简要概括。

2.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A)可是,当她将病房当做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出现了意思红晕。(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4.本文以“唯有垂柳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1.①岳老师不顾自己的病情在病房中教小病号学习,提问题考小病号;岳老师日夜陪伴在小病号身边照顾他;②小病号病重转院前夕,岳老师深夜不眠为小病号编教材;③离别之际,小病号最终背出了整首诗。 2.①为小病号的病情严重而伤心,也为孩子太小而不能理解生命的意义而伤心;②为小病号临别背出那句诗而欣慰,也为不知以后能否与小病号再见而伤心。 3.A采用神态描写的方法,“终年”“苍白”写出了岳老师身体状况很差。而“一丝红晕”与“苍白”形成对比,写出了岳老师为小病号讲课时的激动心情,体现了岳老师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B用了“一输完、马上”等一系列的动词,写出了岳老师迫不及待想要教小病号学习的急迫心情,说明岳老师在病房里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教小病号学习是她觉得最幸福的事。 4.①这是本文的线索,本文围绕着这句话展开。②暗示了离别,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③题目富有诗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归纳与概括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题目中的“生命的抗争”指什么,然后再从文中找到相关内容加以概括。岳老师与小病号都因病住院,他们的生命受到了疾病的威胁,“抗争”指的就是他们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出的不畏疾病的行为。纵观全文可见,主要表现在:二人不顾病重而成为师生,仔细的学习;岳老师日夜细心的关爱小病号并照顾他;小病号病重转院前夕,岳老师赶紧为小病号编写一本教材;在离别时,小病号终于背出了那首很难记住的诗。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事件来分析。仔细阅读文本,在文本中找到两次哭。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原因即可。第一次哭,是因为岳老师让小病号背的诗,他三天都没背下来,生气地说自己的生命快结束了,背这些没用。岳老师躲出去哭,一是为小病号年纪小却病情严重而伤心,另一方面是为孩子太小还不懂得生命的意义而伤心;第二次哭是因为小病号在离别时终于背出了那首难背的诗,岳老师感到无比的高兴,同时想到小病号病重转院,为他的病情而担忧。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分别按后面的要求,从人物描写及词语的运用角度来赏析即可。第一句,是对岳老师的神态描写,“苍白”表现了她身体很差;“一丝红晕”则形象地表现出岳老师为小病号讲课时的激动,她为自己能在病中继续发挥自己的生命价值而高兴。第二句是对岳老师的动作描写,“一输完、马上”表现了岳老师心情的急切,说明岳老师认为教小病号学习是她最幸福的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外古文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②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③,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 ①还:同“旋”,掉转身。②故:特意。③厌:满足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余不 (聪明)

B. 吾悉能之(记)

C. 志之而不思之(只)

D. 谓君不善学 (有时)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

译文: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善良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

B.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译文: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

C.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译文: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3.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查看答案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分别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查看答案

翻译下列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巘多生怪柏(极)   

哀转久( 消失 )  

沿溯阻(消失  )

B. 不见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积水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乘奔御风(虽然 )

C. 非亭午夜分( 如果)

康乐以来( 从 )

略无处(通“缺”缺口)

D. 晓雾将( 消散)

引凄异(延长 )

未复有能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查看答案

下列短语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

A. 藻荇交横    结构巧      月色入户    镶嵌在门框里    满院狼藉

B. 照耀得通亮  坐在宝座上  摘下来      监视着苇塘      摸出火柴

C. 传播疾病    看看大海    走出去      伸开两手        看着红包

D. 最完整      郑重地说    特别的敬意  小学教师        狠狠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