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气息”,指呼吸进出的气,也指情...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气息”,指呼吸进出的气,也指情趣和风格。如“生活的气息”“泥土的气息”“时代的气息”……请将“    的气息”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连环画,请你发挥想象,以“木兰从军”为题目或自拟题目,将其扩写成一篇故事。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1)春天的气息 春天来了,到处弥漫着春天的气息,那是怎样的一种气息啊! 前天夜里,下起了小小春雨,轻轻的,听不见雨的响声,像一种湿漉漉的烟雾,轻柔地滋润着大地。早晨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片晴朗。整个世界像刚洗过澡似的,特别清爽,空气十分新鲜,呼吸一口,甜丝丝的,像喝了蜜一样。噢,这就是春天的气息,是甜甜的。 走在回家的道路上,我突然发现路边湿润的泥土中,几株小花正刚刚冒出一星星儿谁也没觉察到的嫩嫩的小芽!它们昂首挺胸地挺着自己娇嫩的身体,随着春天的风儿轻轻摆动,真是太可爱了!一场春雨过后,它们被洗刷得干干净净,散发出一种花儿特有的清新的芳香!哦,这就是春天的气息,是清新的。 家旁边,第一批小小的不知名的小花开了。它们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满眼都是它们的色彩。有的花从枝丫中抽出,露出柔弱的花蕊来;有的花却已经开放不少时间了;有的花含苞欲放,看起来马上要胀破似的。这么多的小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一阵微风吹来,迎春花那小小的花蕊里散发出的芬芳的气息,立刻扑鼻而来。啊,这就是春天的气息,是芬芳的。 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春天的气味!那是甜甜的、清新的、芬芳的气息! (2)木兰从军 话说北魏年间,中原有一位聪明美丽的姑娘叫花木兰,她有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弟弟,一家人过着农耕生活,其乐融融。 天有不测风云,正像民国一支小曲唱的那样——“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幸福的生活总是短暂的(不短暂哪来这千古盛传的美谈呢?),有个叫柔然的少数民族不务正业,干起了强盗的勾当,大举入侵北魏了。 北魏是要抵抗的,于是在国内大规模征兵,无奈人力不足,老年人竟然也在征召之列。花木兰那行动不便患心脏病哮喘香港脚等各式疑难杂症的爹地,名字就赫然在征兵册上。 花木兰是孝顺的,她可不想让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爹成为胡人的一盘下酒小菜。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假冒顶替事件发生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她跨上战马,毅然奔向疆场。 花木兰正是妙龄女郎,本该待字闺中的,要不是劫掠成性的柔然人捣乱,她现在哪会像这样万里赴戎机呢?所以,花木兰痛恨侵略者与战争,发誓要早些打胜仗,之后回归家园。为此,她行军打仗之余,每天都要闻鸡起舞,苦练武功,还抽空研习兵法,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她练得武艺超群,敌军但凡听说花木兰来了,就不寒而栗,闻风而逃。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正义终会取得胜利,成功的天平倾向了中原汉朝。花木兰凯旋了,作为军功卓著的战将,她入朝拜见天子,得到了很多赏赐。花木兰淡泊名利,不愿做官,向往田园生活,于是她衣锦还乡,重新开始了她的女子装扮,和父母又过上了安宁的生活。 【解析】试题分析:题目一:“ 的气息”属于半命题作文。首先需要进行补题。可参考题干所给提示进行补题。如果从“气息”的本义“呼吸进出的气”着手,可以写嗅觉器官所感觉到的或辨别出的一种感觉。可以写“泥土的气息”“芬芳的气息”“春天的气息”“残冬的气息”“四季的气息”等与大自然相关的气息。也可以从“气息”的引申义“情趣、风格、情感或意趣”着手,可以写“生活的气息”“时代的气息”等。“生活的气息”“时代的气息”不如“泥土的气息”“芬芳的气息”“春天的气息”这样的题目具体,写作时要注意化大为小,从小处着眼,表现我们的生活或时代某些特征。同时,要注意所写内容积极向上。 题目二:属于图片类作文,审题时需要注意,读懂画意画旨。要先仔细读图,细心审阅,包括提示文字。还要抓住形象特征。抓住每张图片中木兰的形象特征,分出详略,顺利地谋篇布局。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画旨的理解。突出木兰替父从军所体现的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封寿炎

①最近,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了官司。这个耗资上亿元的大项目,被人公开批评质量堪忧。有业内人士还提出了更为严重的质疑——在数字化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一些极其珍贵的原声母带竟然毫无保留地交给外国公司,使这些母版文物有可能被盗录和损毁。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至今未见权威的结论认定。然而此次事件,使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程得以进入公众视野。

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曾经说过,保护音像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集体记忆。对我国珍贵的音像档案进行抢救整理,通过数字化方式使其得到永久性保存,毫无疑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键问题在于,在获得永久性保存之后,这些音像历史资料,如何才能变成活的文化?

③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里,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的悖论。

④第一重悖论,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流行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但与此同时,全球化时代又特别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时尚潮流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用“全球通用”的审美标准席卷全球社会,鲸吞蚕食各国、各地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迅速消弭多样性、异质化的地方性文化、地方性经验。但是,这种全球趋同化的大众流行文化浪潮,使得很多人,尤其是非西方社会的民族和人群,愈益面临失去独特文化身份的危险。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根,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⑤第二重悖论,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同时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了契机。为什么从前的人们喜欢看戏,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看戏了?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娱乐活动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就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达至繁荣。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电影、电视、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的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之后,很多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举例来说,        

⑥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完全可以为传统文化所用,促使传统文化重焕生机。长期以来,传统文化受限于交通和传播技术,只能在有限的地域里生存发展,但信息化、技术化的技术力量,完全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全球范围内的传统文化爱好者,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毫无障碍地聚集,形成独特的文化群落,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繁荣。举例来说,在2013年启动的“京剧电影工程”先后确定了10部经典篇目。其中首部完成的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从2014年登陆好莱坞杜比剧院首映,两年多来一直热度不减。这种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语境里被认同、被赞叹,真正走向了世界。再如,秦腔是典型的地方性剧种,流行歌手谭维维跟华阴老腔合作推出的音乐作品,却使秦腔在短时间内引爆微信朋友圈,引发现象级的关注。这些成功经验,完全有可能成为传统文化复兴繁荣的契机。

⑦对于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一定要跳出“死文化”的陈旧观念,不能把传统文化变成活标本、木乃伊。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借助大众流行文化巨大的承载力和传播力,使传统文化以鲜活的形态,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大众文化趣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唯有如此,传统文化才能再度获得复兴和繁荣。

(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观点。

2.请在第⑤段中的横线处填写句子,使其与上文内容衔接。

3.阅读第⑥段,把作者的论证思路补充完整。

(1)提出本段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具体论述了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再次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服务,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商业交易。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PDA、移动PC等。移动支付属于电子支付方式的一种,但因其与移动通信技术、无线射频技术、互联网技术相互    ①  (融合、结合),所以有自己的特色。

移动支付首先体现在移动上。这种支付方式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作为载体,而用户除了睡眠时间,移动设备一般伴随在身边,其使用时间远高于PC。载体随身携带的移动性,   ②   (解除 消除)了距离和地域的限制。用户只要申请了移动支付功能,便可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地完成整个支付与结算过程。交易时间成本低,减少往返银行的交通时间和支付处理时间。除了支付过程很方便外,移动支付区别于传统的银行卡支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个人账户管理上也很方便。现在,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业界的主流,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手机使用移动互联网,在准备付钱时打开手机中的支付宝钱包或微信钱包给收银员扫一下就完成交易了,不用找零,不用签字,资金实时到账。用户还随时随地查询账户余额、交易记录、修改密码等,管理自己的移动支付账户,还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或者UTK菜单对离线钱包进行空中充值,减少了去营业厅或者充值点的麻烦,充分体现移动支付方便的特点。

移动支付作为电子商务最为重要的支付环节,直接涉及用户和运营商的资金安全,所以,支付安全是移动支付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互联网上,PC用户信息是可以被搜集的;而移动设备用户显然不需要让他人知道甚至共享自己设备上的信息,移动设备的隐私性保障了支付的安全。移动支付采用的高安全级别的智能卡芯片,和目前的银行磁条卡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当然,移动支付不能说没有一点风险。手机仅仅作为通讯工具时,密码保护并不是特别重要,但作为支付工具时,丢失手机、密码被攻破、病毒木马等问题都有可能造成损失。诈骗短信、骚扰电话也造成了一定的手机支付风险。另外,由于移动支付涉及的当事人多,法律关系复杂,再加上移动支付使用计算机及通信等先进技术,因此在移动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法律纠纷。一旦发生纠纷,银行、电信、客户将处于尴尬境地。

【材料二】

 

【材料三】

据北青网报道,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作为新生事物的移动支付,老年人接受起来肯定会慢一些,甚至会有排斥的可能,因为他们会喜欢传统的支付手段。记者在什刹海社区针对老年人使用移动支付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55岁至65岁这个年龄段里,50%以上老人每天都会使用移动支付。使用范围涵盖日常购物、收发红包、家庭缴费、共享单车等很多方面。而在65岁至70岁年龄段,33%的老年人每周会使用移动支付3次以上,使用范围和第一年龄段老人区别在共享单车的使用。而在70岁以上年龄段,33%的老年人每周使用移动支付1次。

1.从【材料一】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

①处应填______        ②处应填________

2.读完以上三则材料,请你说说移动支付有哪些特点。

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结合原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项针对老年人的调查显示,超七成老人欢迎移动支付,而且在所有能够掌握移动支付的老人中,靠自己摸索学会手机支付的占比达到68%。但仍有15%左右的老年人持观望态度。一部分老人认为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不太好掌握,想找个人来教,孩子不在身边,社区也没有相关人员传授。另外,视力下降看不清手机屏幕,或者记忆力减退导致记不住密码,在使用移动支付过程中产生种种不便。还有7%的老人对老年人使用移动支付持否定态度,认为容易上当受骗。这是极少数的一个群体,社会或商家应当考虑他们的需求,尽可能提供弥补的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请你从手机生产厂商、社区管理者、电信监管部门这三者中任选一个提一条建议,以促进老年人使用移动支付。

 

查看答案

阅读《花篱》,完成下列小题。

花  篱

朱以撒

①宽阔碧绿的草坪中,坐落着一些二层小楼。草坪与草坪之间,是低矮的花篱,把这个家居和另一个家居区别开来。花篱是由许多细密的花树构成,绿色叶片中绽放着细碎的白色小花,映衬着宁静与安逸。过往行人的目光,可以毫无阻隔地穿过花篱,看到小楼的别致,还有晴明下悠悠晃动着的秋千。

②缘于文雅,花篱的美感极大地凸现,它超越了实用。我们欣赏它的美好,也许它的本意,作为墙的使用初衷已经消失,现在纯是一种象征了。

③“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明史朱升传》里有这么几句话,当时作为谋略,让明太祖称善。远在明太祖之前,高筑墙成了抵御外力的一种手段,许多攻略被高墙阻断,打乱了勇猛精进的计划。墙内的人,安闲地品茶吃酒听戏,看着墙外气急败坏的模样。年月一长,墙越筑越高,越筑越坚实,心机藏匿于墙内。像苏三监狱的墙,为防囚犯破墙而出,于两面砖墙的夹层填充了大量的干沙,即便扒下一块砖来,干沙汹汹而出,顷刻把墙洞堵死。美好的东西隔在墙内,或者排除于墙外,生活变得如此现实,我们由于墙的庇护,安然入睡。

从矮墙到高墙,许多生活的情趣消失了。

④只有在一些远离城市的地方,墙、门、锁还属于象征意味。墙体长年风侵雨蚀,已经矮到双手一撑可以跳入;门是两扇不太相称的杉木条钉在一起,白日通常大开,夜里拢到一块意味着关门;而锁,老化得不行,像是虎符那般两片拼在一起,任何一个小孩找条铁丝,就可以打开。贫富大致相等,牲畜不过多一头少一头,居家无太多秘密可言。日子像秋收后的田野敞开着,没有提防。外人在村里走,被目光指证着陌生的身份,眼神里没有疑意,一种让人陌生的新鲜在眼前荡漾着。容纳密集的人群的都市肯定有些东西萎缩了、消失了。人来到一个反省的方位,满腹心事,看到了有些隔膜变得厚重起来——住宅里每一扇铁门都沉重无比。花上千元购置一扇铁门,让人疑窦重重。即便住入顶层,防护的铁栅栏也不可简省。我们郁积在内心的恐慌,有时就是借助这种坚硬的钢铁,稍稍化解。每一户的成员进门后,无一不是急促地扣门,“砰”的瞬间与外边切断联系。没有木质门缓缓移动的亲切,生活的从容气息,从合拢门扇的动作里缓缓释放出来。

⑤ 许多有象征意味的东西,一旦落入实用,日子就滞重了。

⑥在书店里翻书是我生活中的一件快事。不带钱,没有购买意向,纯属白看。一个上午可以翻动十余本书,获其要旨。我也翻动一些我不熟悉的领域,譬如法律、法规方向的条文。耐心阅读中,这些条款任何一道都是冷冰冰硬邦邦的,难以在修辞上找到感情色彩,它的理性从头到尾,里边的对象都是抽象的,像是你,像是我,又不是你,不是我。它们像一道道无形的警戒线,无声息地横在那儿,让人敬畏。没有这些数不清的条款,生活的剧情就混乱了。现在它们静静地躺在书架上,却每一天都在发生作用,在被人频繁地引用中,保护自己,驳斥对方。对于一个愿意正常生活的人来说,不去触及它最好。许多有教养的家庭,他们的教育都存有这方面的愿望,从孩童时起,就规范一种走向;应该这样,或者不允许那样。的确,有人就一辈子安然度过了。这些冷峻的法律文本,此时纯粹是一本书,或者一本精美的小册子吧。

⑦就像夏日满耳的蝉声里,会让我浮现出宋人王沂孙一样,我一直把他和寒蝉连在一起,感受他寒蝉凄切般的遗民之恸和无法把握的生命;在湖汊交织的水乡里,傍晚时分,我看到清瘦的苍鹭,如同一个穿着灰色长衫的老人,一只脚藏于腹下,另一只脚直立,缩着脖颈,我会记起朱耷,想到他晚年的愁苦。这和看到菩提树就想到释迦牟尼,听到流水声就想起感叹流逝的孔夫子一样——有很多对应物让人迷醉,他们之间的联系已经根深蒂固。凑巧的是我在一个夏天读完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赤足在草丛里走,踢踏着没过脚掌的草茎,许多潜伏者跃然而起,投身到远处。蟋蟀、蚱蜢、黄蜂……这些自由自在的生灵,都曾是法布尔的朋友,集在他优美的文笔里。他本人就是“荒石园”中的一只昆虫,怀着昆虫一样的习性,注视人们漠然的那个角落。

⑧人不在了,可是蝉声、鹭影、虫鸣依然不绝,它们成了某些人的化身,永久不灭。

⑨如果不求实用,我想说,许多实物包蕴着灵性,完全可以从形而上的角度诉说——譬如殷商甲骨,如果不碾为疗伤粉末,捧于掌中,它的字迹娟秀足以让人迷恋;譬如汉代刑徒砖,不是让村夫用来垒猪圈,我们抚摸这些刻痕时,心弦都会随之颤抖。

⑩不知有多少花篱这样的美好化为森然的高墙。它衡量着人们精神抵达的深处——那样诗意的生活状态,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1.本文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象征意味的东西落入实用,日子变得滞重,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消逝的遗憾失落以及对诗意的生活状态的憧憬。

2.文章最后一段提到了“诗意的生活状态”,请结合文本,说说你认为作者心目中诗意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答出一个方面即可)。

3.请根据第④段,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并说说这个问题对你阅读本文有怎样的帮助。

 

查看答案

人们常说:“平凡之中蕴含着伟大”,请你从《红岩》《鲁滨逊漂流记》《朝花夕拾》《海底两万里》中任选一部作品,就其中一个人物,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请从[链接材料]中分别选出与表格中《论语》语录内涵相匹配的一项(填序号)。

《论语》语录

链接材料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_______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_______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_______

 

[链接材料]

[甲]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乙]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