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B. 可怜天下父母心,进入初中,妈妈们对孩子生活上的照顾可真是具体而微啊。

C. 随着发令枪响,百余名参赛健儿如白驹过隙,向着终点发起冲击,沿途观众也在为健儿们加油助威,将比赛的气氛推向高潮。

D. 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让人见笑。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A项运用恰当。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分别为:B项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与语境不符,应改为“体贴入微”。C项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极快。D项捉襟见肘: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1) 在高尔基小说《童年》中,阿廖沙第一次搬家是因为________

A.“小茨冈死了    B. 憎恨这个家    C.家里着火了    D.家里太穷

(2)英国作家笛福在他的一部小说里,讲述了一位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的人的故事,这部小说是《__________________》,请简述他在岛上生病和复原的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按课文默写:

(1)山际见来烟,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中杂诗》)

(2)苍苍竹林寺,_____________________。(《送灵澈上人》)

(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峨眉山月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

(7)人之立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学》)

(8)请写两句与“黄河”相关的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木兰诗》中描写战地寒冷,战斗生活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大学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有斐君子,如切如磋,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读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狂lán

shè足  

烦zào

蹂lìn  

mǐn灭

diàn污     

         

濯      

痛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气息”,指呼吸进出的气,也指情趣和风格。如“生活的气息”“泥土的气息”“时代的气息”……请将“    的气息”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连环画,请你发挥想象,以“木兰从军”为题目或自拟题目,将其扩写成一篇故事。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封寿炎

①最近,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了官司。这个耗资上亿元的大项目,被人公开批评质量堪忧。有业内人士还提出了更为严重的质疑——在数字化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一些极其珍贵的原声母带竟然毫无保留地交给外国公司,使这些母版文物有可能被盗录和损毁。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至今未见权威的结论认定。然而此次事件,使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程得以进入公众视野。

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曾经说过,保护音像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集体记忆。对我国珍贵的音像档案进行抢救整理,通过数字化方式使其得到永久性保存,毫无疑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键问题在于,在获得永久性保存之后,这些音像历史资料,如何才能变成活的文化?

③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里,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的悖论。

④第一重悖论,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流行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但与此同时,全球化时代又特别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时尚潮流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用“全球通用”的审美标准席卷全球社会,鲸吞蚕食各国、各地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迅速消弭多样性、异质化的地方性文化、地方性经验。但是,这种全球趋同化的大众流行文化浪潮,使得很多人,尤其是非西方社会的民族和人群,愈益面临失去独特文化身份的危险。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根,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⑤第二重悖论,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同时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了契机。为什么从前的人们喜欢看戏,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看戏了?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娱乐活动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就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达至繁荣。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电影、电视、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的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之后,很多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举例来说,        

⑥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完全可以为传统文化所用,促使传统文化重焕生机。长期以来,传统文化受限于交通和传播技术,只能在有限的地域里生存发展,但信息化、技术化的技术力量,完全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全球范围内的传统文化爱好者,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毫无障碍地聚集,形成独特的文化群落,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繁荣。举例来说,在2013年启动的“京剧电影工程”先后确定了10部经典篇目。其中首部完成的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从2014年登陆好莱坞杜比剧院首映,两年多来一直热度不减。这种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语境里被认同、被赞叹,真正走向了世界。再如,秦腔是典型的地方性剧种,流行歌手谭维维跟华阴老腔合作推出的音乐作品,却使秦腔在短时间内引爆微信朋友圈,引发现象级的关注。这些成功经验,完全有可能成为传统文化复兴繁荣的契机。

⑦对于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一定要跳出“死文化”的陈旧观念,不能把传统文化变成活标本、木乃伊。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借助大众流行文化巨大的承载力和传播力,使传统文化以鲜活的形态,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大众文化趣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唯有如此,传统文化才能再度获得复兴和繁荣。

(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观点。

2.请在第⑤段中的横线处填写句子,使其与上文内容衔接。

3.阅读第⑥段,把作者的论证思路补充完整。

(1)提出本段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具体论述了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再次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