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B. 英国消费者协会曾测试过13个样本的预先包装好的切开的果蔬,结果有4个样本的维生素c含量至

少减少了一倍。

C. 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中华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D. 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C 【解析】此题考查修改病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语意不明、不合逻辑。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A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B降低不能用倍数,应改为“减少了一半”;D缺少宾语,在句末加上“的行为”;C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废墟里埋了一天一夜的他竟安然无恙,简直是个奇迹。

B. 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C. 司空见惯的现象,未必都符合道德规范。

D. 留学生易文婷对故乡的思念与日俱增,收看央视国际频道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

 

查看答案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掇(cān)      水(fú)       奋(kàng)        草长鹰飞

B. 旋(wò)      杂(rǒng)      猎(shǒu)        人情事故

C. (qiào)    默(jiān)      射(fú)          销声匿迹

D. (ǎi)      (jūn)      (kuàng)       蓦然回首

 

查看答案

任选一题作文。

(1)我与    的故事

要求:

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一只麻雀总是嫌自己的屋子住不长时间就有一股难闻的味道,于是就不停地换窝。年长而又聪明的麻雀告诉它:“那味道恰恰是从你自己身上散发出来的。”

一只乌鸦向鸽子抱怨:“这个地方的居民很难相处,我只好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告诉乌鸦:“你如果不改变自己的声音,飞到哪里也是白费力气。”

请根据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得抄袭。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的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查看答案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①,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②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选自《墨子》)

(注释)①处:闲居。②如:应该,应当。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一箪之不能尽其才    B. 万钟于我何焉/既

C. 今为宫室之而为之/吾妻之我者    D. 是亦不可以乎?/死而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____这个比喻来阐述____的观点。(乙)文墨子的话体现了墨子____的品质。

4.(乙)文中墨子的言行证明了(甲)文中的哪句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