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不过是一碗人间烟火
郭慕清
⑴是夜。炖了一小锅萝卜牛腩,盛一碗,低头趴在碗上闻一闻,弥漫的热气扑到了眼镜上,摘下眼镜,用木质小勺舀一点,慢慢入口,有些烫,咂吧咂吧嘴,竟然是出奇的香。
⑵汤里并没有放什么名贵的调味料和滋补药材,只有萝卜、牛腩、水和盐,简简单单,清清爽爽,味美大抵是因为熬久了一些。
⑶熬得久,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词,于菜品,于人生,道理如一。有几年,日子过得比较艰苦,总是碰壁,也曾在深夜里痛哭。问父亲,“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却没有收获?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吗?”
⑷父亲答:“熬得久了总会收获。”
⑸就像田野里一望无垠的麦子,虽然饱经三九腊月的凛凛寒风,虽然在春天里憋着劲儿蹿个子,但哪怕差一分一秒熬不到炎炎夏日,麦穗就不能在阳光下发出金色的光芒。
⑹熬得不久,还差一点火候,麦穗便不会低头,牛腩汤就不会鲜美,事情也不会功成。大道至简,煮菜看似煮的是一粥一汤,却包含着万千世界,不是吗?
⑺说到由美食悟人生之道,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汪曾祺。他的《谈吃》,文字明白如话,娓娓道来,将食材来历、食客品味和食宴氛围讲得头头是道。这酸甜苦辣的人生况味,在舌间萦绕,对生活的热爱也跃然纸上,世俗烟火和琴心雅韵相契相合,毫不违拗。
⑻汪曾祺谈到昆明一处的炒菠菜甚是美味,为什么呢?油极大,火甚匀,味极美。他和蔡澜对吃的看法一致,推崇袁枚《随园食单》中所提的“素菜荤做”。
⑼这讲的是用荤料来增添素菜的丰富性,挖掘简单食物的别样风致。就像是芦蒿炒腊肉,单炒野生芦蒿,会有些青涩,难以入口,但是在烹炒的时候,稍稍添一点点腊肉借味,就大为不同,更能尝出芦蒿的清和鲜。
⑽真正的“素菜荤做”其实来自潮州菜。据说,清代康熙年间,潮州开元寺举办过厨师厨艺大比试,参加比试的皆为潮汕一带地区寺庙主理厨政的厨子,比试项目中,便有烹制“八宝素菜”这一项内容。
⑾“八宝素菜”是潮州素菜的传统名肴,是由莲子、香菇、草菇、冬笋、发菜、白菜、腐枝、栗子共八种纯素食材做成。有一位来自意溪别峰寺的厨师,十分聪明,也深谙素菜一定要荤做的食理,即这八种素食,一定要用肉类炆炖,荤素结合,味道才能浓郁。可是这次比试是在佛寺里举行的,绝不能携带排骨、老母鸡等肉类食材进寺。
⑿怎么办呢?这位厨子久久苦思,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在比试的前一天,他在家先用排骨、老母鸡、赤肉熬制了一锅浓浓的汤,然后将一条洗干净的毛巾放在锅里煮,再把毛巾晾干。第二天比试的时候,他手提装满食材的篮子,将毛巾搭在肩上,把门的和尚没有发现肉类,便放他进去了。做菜时,他将毛巾放入锅中煮片刻,让毛巾中的肉味溶解到锅里,然后加在菜肴之中,从而夺得了比赛的头名。
⒀《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里,贾宝玉曾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不叫人拔去?”倒是林黛玉想起残荷听雨的美,谈到李商隐那首诗,“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秋夜寂寥,由天瓢泼下一场急雨,雨滴敲打在残荷上,脆响如铃,宛如天籁,让人能在繁华褪尽的萧索里,心生坦然对枯荣、静观世事沉浮的成熟和豁达。
⒁绘一幅画,觅一份爱,和做菜其实并无二致,少不得那些看似错落,实则有致、入味的搭配。菜一素一荤,够香。书画的一枯寂一丰富,入禅化境。爱人性情的一急一缓,一英雄豪迈一温柔如水,彼此搀扶,情投意合。
⒂这世界万物,道理万千,其实也不过是一碗人间烟火。
1.简述第⑴⑵节在文中的作用。
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1)熬得久,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词,于菜品,于人生,道理如一。(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3.文中第⑿节详写厨师比赛前的准备,有什么用意?
4.文章结尾隽永含蓄,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及生活实际选取一点谈谈你的理解。(不少于80字)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做一颗彩色的露珠
杜旌
①晶莹透明的露珠,落在枫叶上就会闪烁出红色;落到荷花上便会表现出生命的苍白。这是它在适应不同的环境时所表现出的状态。而正是这种因环境而改变的特点,才让我们看到了露珠多样的美。人,也和露珠一样,要学会适应。
②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将叶片变成刺,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蝴蝶为了适应环境,改变了体色,躲避了天敌。学会适应是一种策略和智谋,能让生活变得更加丰盈。
③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年幼的叶嘉莹生活在书香世家。在四合院里,她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和伯父在院子里大声吟唱诗词,听到母亲和伯母在房间里小声吟唱诗词。聪明伶俐的她,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氛围熏陶。这种环境,给了她创作的源泉,她也在适应的过程中,让心不断地飞翔,成为最漂亮的露珠——蜚声中外的学者。
④适应一种环境,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到过巴黎的人,一定会有这种的感觉,在每一个人头攒动的场所,如埃菲尔铁塔、卢浮宫,都听不到大声的喧哗。人们静静地欣赏生活的美,品味艺术的神圣。平时习惯了大声说话的我们,在这种环境里更要学会适应。适应安静的环境,我们的心也会变得安静,我们的思维也会得到延伸,我们的境界也会得到提升,变成一颗高贵而有素养的露珠。
⑤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热情地面对每一种环境,不胆怯,不多疑,如果每走一步都要前思后想,拿不定主意,最终只会在灰色的阴霾中伤害自己。
⑥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她刚入贾府,处处小心,事事在意,唯恐“别人家笑话了去”。其实整个贾府的人都很关照她,可就因她无法适应,爱她的人也只能敬而远之,不想适应,不代表可以不适应,如在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得被动消极,最终将无法真正融入新环境。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既然不能改变世界,我们就改变自己。
⑦做一颗彩色的露珠,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
(选自《作文素材》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分析开头第①段文字的作用。
3.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请将第④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完整。
首先提出分论点: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加以论证,最后得出___________的结论。
5.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初中毕业后,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兴师临周求九鼎
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颜率请借救于齐。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与秦,不若归之大国。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救周,而秦兵罢。齐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复诣齐。曰:“周赖大国之义,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鼎入楚,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臣窃为大王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敝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①周君患之(______) ②发师救周(______)
③颜率复诣齐(______) ④子之数来者(______)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子之数来者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黔之驴》)
B. 寡人将寄径于梁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C. 齐王乃止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 发师救周,而秦兵罢 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③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4.“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西汉刘向在《战国策》中高度评价了颜率的谋略;“此特儿童之见耳”,宋人洪迈则在《容斋随笔》中对颜率的谋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对颜率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呢?简述理由。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落梅
宋·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释)①莓苔:苔藓植物。
(1)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
(2)“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留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他们的“同工”之处。
名著阅读。
(1)在小说中,绰号或封号常常包含了一定的意义,例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自称A____,表现了他性格中狂妄、自大、叛逆的特点;又如《水浒传》中根据人物不同的特长塑造了三位身怀绝技的英雄:善盗的是鼓上蚤B____, C____的是小李广花荣,善行的是D____戴宗 ;还有《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在打败敌国后授予格列佛的称号是E____,这是他们国家最高的荣誉称号,以肯定他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
(2)有人评价《水浒传》和《西游记》情节上有诸多雷同。如“花和尚”鲁智深,在“大闹桃花村”中,他曾假扮刘太公的女儿,痛打抢亲的周通。无独有偶,《西游记》中也有类似情节,请你简介。
语文实践活动。
下表为某市二轮电动车实际使用量和车辆事故率的统计表,请对表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回答问题。
项目 年份 | 实际使用量 | 车辆事故率 | ||
公安机关 已登记车辆 | 公安机关 未登记车辆 | 公安机关 已登记车辆 | 公安机关 未登记车辆 | |
2016年 | 1.3万辆 | 7.2万辆 | 24.6% | 75.4% |
2017年 | 2.1万辆 | 10.7万辆 | 15.1% | 84.9% |
(1)分别写出这两年二轮电动车实际使用量和车辆事故率的变化特点。
(2)根据表格信息,请就如何降低二轮电动车车辆事故率提出一条合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