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非地区指非洲东部地区,通常包括苏丹、南苏...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非地区指非洲东部地区,通常包括苏丹、南苏丹、卢旺达、布隆迪、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肯尼亚、吉布提、乌干达、坦桑尼亚和印度洋西部岛国塞舌尔、毛里求斯,这些国家经济欠发达,生态环境脆弱。右图为东非地区位置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一般认为,石油是古生物遗体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由于长期从中东地区进口油气,东非地区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油气资源较贫乏的地区之一。但在过去的几年中,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境内都发现了大量的原油矿藏。我国石油公司正积极参与东非地区油气资源勘探与油气田建设。

(1)指出东非地区形成石油的地质作用和储藏石油的地质构造类型。

(2)试分析东非地区长期从中东地区进口油气的原因。

(3)试说明我国石油公司积极参与东非地区油气资源勘探与油气田建设的意义。

(4)为了促进东非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以下两种措施,请选择其一,评价其对东非地区的影响。

措施①:以丰富的石油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石化工业。

措施②:大力开采石油,并将大部分石油资源外运出口。

 

(1)地质作用:沉积作用。地质构造类型:背斜 (2)东非地区各国石油资源勘探开发时间较晚;东非地区各国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不完善,油气资源开采、加工能力弱;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非地区各国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持续增加;东非地区距离石油资源丰富的中东地区较近(3点即可) (3)有利于把东非地区打造成我国与非洲能源合作的新基地,进一步促进我国和非洲的经济合作;有利于增加我国油气资源的进口渠道,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有利于促进东非地区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增加东非地区石油资源的开采量 (4)措施①。有利影响:发展石化工业能够促进东非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该地区工业化水平;能够带动东非地区各国就业;能够增加石油资源的附加值,促进东非地区经济的发展(两点即可)不利影响:大力发展石化工业会加重东非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或措施②。有利影响:石油外运出口可以将资源优势直接转化成经济优势,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石油外运出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不利影响:经济增长依赖石油出口,经济结构较为单一,经济发展不稳定;大力开采石油可能导致资源枯竭,不利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1点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地质构造类型、我国参与东非能源开发的意义、区域经济发展等知识。 第(1)题,石油是古生物遗体经长期沉积作用而形成的,一般储藏在背斜中。 第(2)题,主要从东非地区石油开发历史、石油加工能力、石油需求量以及与中东地区的距离等方面分析。 第(3)题,从促进我国与东非地区的能源合作、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促进东非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增加东非地区石油开采量等方面分析。 第(4)题,本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影响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如果选择措施①,有利影响主要从发展石化工业对东非地区的经济、工业化水平、就业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不利影响从发展石化工业破坏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如果选择措施②,有利影响从石油外运出口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来分析,不利影响主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年8月1日,三亚某军港码头,第二十七批护航编队解缆启航,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此次护航编队由导弹驱逐舰海口舰、导弹护卫舰岳阳舰以及综合补给舰青海湖舰组成,携带舰载直升机两架,数十名特战队员,任务官兵700余人。8月某日护航编队驶过下图中①海峡后进入印度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护航编队驶过①海峡当日,下列四个城市相同高度的水塔正午时分日影朝向正北的是(  )

A. 新加坡    B. 悉尼    C. 巴西利亚    D. 新德里

2.①海峡常年风力微小,主要是因为(  )

A. 南北有高山阻挡,处于背风地带

B. 两岸树木高大茂盛

C. 常年受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D. 常年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3.②处海域海底地形的成因是(  )

A. 海底火山喷发    B. 海底岩浆喷出并在海底沉积

C. 板块碰撞挤压    D. 板块张裂

 

查看答案

盐按照原料来源可分为4类:海盐、湖盐、井盐和矿盐。以海水为原料晒制而得的盐叫作海盐;从盐湖中直接采出的盐和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在盐田中晒制而成的盐叫作湖盐;通过打井的方式抽取地下卤水进而制成的盐叫作井盐;开采岩盐矿床制得的盐叫作矿盐。由于岩盐矿床有时与天然卤水盐矿共存,加之开采岩盐矿床钻井水溶法的问世,故又有井盐和矿盐的合称——井矿盐,或泛称为矿盐。读我国陆上主要大、中型盐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盐矿分布特征是(  )

A. 东部产海盐,西部产湖盐,中部产井矿盐

B. 东部产海盐,西部产井矿盐,中部产湖盐

C. 东部产湖盐,西部产井矿盐,中部产海盐

D. 东部产井矿盐,西部产湖盐,中部产海盐

2.我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下列有关海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淮河以北各海盐场,冬季为淡产季节,其他三季为高产季节

B. 东南沿海的海盐场,高产期基本上在春季

C. 南海及北部湾地区的海盐场,高产期为冬季

D. 我国南方海区蒸发旺盛,盐场规模比北方大

3.四川井矿盐开发历史悠久。推测四川盐业资源的形成条件是(  )

A. 现代盐湖广泛发育

B. 在潮湿气候带更有利于井盐矿的形成

C. 岩盐矿埋藏浅,便于开采

D. 宽缓的向斜、低背斜区等地势较低处沉积作用强

 

查看答案

半城市化地区已经初步具备城市的某些特点和功能,但尚未被划为城市的地区,在中国主要指城乡结合部、小镇、乡和非农产业发达的村。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半城市化的形成原因是(  )

A. 郊区大力发展农业

B. 外来资本的投入推动乡村半城市化的发展

C. 乡村工业化不是中国半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D. 半城市化地区大多是规划形成的

2.为促进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加快中小城镇的产业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B. 加大对半城市化地区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的投入

C. 加大对中心城市的投入,提高中心城市的吸引力

D. 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劳动力的均衡分配

 

查看答案

我国是个多暴雨的国家,除西北个别省区外,大部分地区都有暴雨出现。我国从晚春到盛夏,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形成一场场暴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几乎没有大范围暴雨分布的省区最可能是(  )

A. 甘肃    B. 陕西

C. 新疆    D. 西藏

2.6~7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出现持续性暴雨,对其形成影响较大的是(  )

A. 冷锋徘徊不前    B. 副热带高压活动

C. 高大地形阻挡,气流抬升    D. 洋流活动

3.持续性暴雨常常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淹没成“海”,城市经济损失远远超过附近乡村地区,主要原因是(  )

A. 暴雨降水量大    B. 洪水不能及时排泄

C. 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D. 应急救灾机制不健全

 

查看答案

材料一 内蒙古近年来通过内部结构调整、控制牧区草场载畜量等措施,使内蒙古畜牧业传统养畜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全区牧畜总增数、良种和改良种牲畜比重均创历史最高水平,牲畜存栏连续4年超过1亿头。

材料二 世界部分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

(1)我国畜牧业可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有人说我国牧区畜牧业属于大牧场放牧业,你认为合理吗?请简要分析。

(2)世界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这些国家为发展畜牧业采取了哪些措施?

(3)A、B、C区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分别________,C农业发展的优势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