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我国城乡人口比重变化图(来源:国家统计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城乡人...

下图为我国城乡人口比重变化图(来源:国家统计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城乡人口比重基本持平的年份是

A. 1995年    B. 2000年    C. 2005年    D. 2010年

2.影响乡村和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因素    B. 环境因素    C. 政治因素    D. 文化因素

3.衡量我国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是

A. 城镇分布状况    B. 城镇人口比重    C. 城镇规模大小    D. 城镇人口数量

 

1.D 2.A 3.B 【解析】本题组考查城市化。第1题,;曲线交点为等值点,据此作答;第2题,经济因素导致了人口的地区流动,最终导致了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第3题,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我国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1.城乡人口比重基本持平的年份是图中二曲线的交点,对应年份是2010年。 2.图中清晰看出乡村人口与城镇人口的负相关性,这是因为城乡之间巨大的经济差异导致大量乡村人口涌入城市从而导致乡村和城镇人口比重变化,选A。 3.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我国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口增长率为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人口增长数与人口总数之比,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机械增长率。下图示意2006~2014年我国东部某省(市)人口增长率变动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6~2014年,该省(市)人口数量

A. 逐年增长    B. 逐年减少    C. 先增后减    D. 先减后增

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图示时期内该省(市)人口机械增长由迁入转为迁出

B. 图示时期内该地区自然增长率始终大于机械增长率

C. 2006年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量等于机械增长量

D. 2012年该地区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值

 

查看答案

下表为2012~2014年北京市人口变化抽样表(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1.2012~2014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是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2.该表数据可以反映出北京市

A. 经济结构的变化    B. 城市化水平降低

C. 城镇用地规模扩大    D. 城镇人口数量增加

3.2014年开始实施的“单独二孩”政策,有助于北京市

A. 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B. 缓解劳力短缺状况

C.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D. 平衡人口性别构成

 

查看答案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纲要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思路。《规划纲要》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目标包括到2020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河湖、湿地生态功能基本恢复,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7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3%,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到2030年,水环境和水生态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功能显著增强,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经济发展更具活力、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等。

为实现规划纲要中长江水质改善目标,应采取哪些具体可行的措施?

 

查看答案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的方式和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无景点旅游逐渐成为人们青睐的一种旅游方式。无景点旅游的主要特点是自主、自愿、自助和自由。自主,就是自主选择落脚点,自主选择行走路线,自主决定景点。自愿,就是自发选择出游伙伴,相互约定,自行组合。自助,就是自行选择交通工具,驾车,搭车,乘车,拼车,自行把握具体行程。自由,就是不受旅行社固定导游点的约束,不受旅游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时根据情况调整或改变行程计划。不再是到知名景点一游,而是驻扎到某地,吃吃饭,喝喝茶,随意安排行程,在城市大街小巷或乡郊野外悉心品味民风民俗,不再跟随旅行团人挤人,走马观花地参观门票高涨的景点。

分析无景点旅游兴起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北山城”本溪市位于辽宁省东部,太子河流经此地,煤、铁产量高,有“钢铁之都”的称号。近年来,本溪在逐步打造“地质旅游之都”“生物医药之都”。

著名旅游景观本溪水洞是世界第一长的充水溶洞,但在5.7亿年前,这里还是汪洋大海,水生生物繁盛,形成了大量生物碳酸盐沉积物。

目前,太子河上游观音阁水库输水工程正在建设中,该工程将使本溪市改变从天然开敞式河道取水的历史,改为由管道从上游水库调水。

(1)从地质作用角度简述本溪水洞地貌的形成过程。

(2)试评价太子河上游修建水库的自然条件。

(3)简述观音阁水库输水工程对本溪市的有利影响。

(4)分析近年来本溪市经济发展方向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