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纳帕海是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位于云南香格里拉县城西...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纳帕海是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位于云南香格里拉县城西北约8 km处。每年夏末秋初,雨水频降,湖面增大,秋末至次年夏秋,湖水下落,形成大片沼泽草甸。近年来,为了发展畜牧业,人们排干湖水,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小。下图为纳帕海位置示意图。

(1)近年来,纳帕海面积缩小、水质恶化,附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试说明其原因。

(2)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保护纳帕海?

 

(1)人们为了发展畜牧业而排干湖水,使湖泊水量减小,面积萎缩,湖水自净能力下降;城市污水排放导致水质恶化;发展旅游业导致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 (2)规范旅游业的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退牧还湖;综合利用草场资源;加强有关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 【解析】(1)近年来,人们为了发展畜牧业,排干湖水,使湖泊水量减小,面积萎缩,湖水自净能力下降。城市发展,城市大量污水排放入湖泊,导致湖泊水质恶化。发展旅游业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乱丢垃圾等废弃物,导致环境污染。管理不善,制度不建全,损坏、采挖景区植被,破坏生态环境。 (2)保护措施主要是规范旅游业的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退牧还湖,扩大湖泊面积,提高自净能力。综合利用草场资源,合理发展畜牧业。加强有关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森林氧吧是以森林、清泉、山石、溪涧、瀑布为基点,以高含量的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的森林空气负氧离子等生态因子为特色,辅以各类简约、朴素且与环境格调相一致的游憩设施。千岛湖森林氧吧位于千岛湖东南湖区边缘,拥有千岛湖最好的森林植被、秀美曲折的溪涧、跌宕多姿的瀑布、色彩斑斓的水潭,被授予“浙江省最佳生态景点”称号。附近还有千岛湖石林、芹川古民居、峡谷漂流等多处景点。

(1)简要分析浙江千岛湖森林氧吧被授予“浙江省最佳生态景点”称号的自然原因。

(2)分析该景点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巴拉圭河是巴拉那河的最大支流,河流沿岸的潘塔纳尔沼泽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其面积季节变化明显,雨季时就像一片一望无际的海洋。巴拉那河上的伊泰普水电站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二位,该水电站以发电为主,较少考虑防洪,水库基本在高水位下满负荷运行。

材料二 巴拉那河以东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咖啡产地。咖啡树最理想的种植条件为:温度15~25 ℃,年降水量1 500~2 000 mm,排水良好,海拔500~2 000 m。

材料三 下面为南美洲局部地区地形图和甲地气候资料图。

(1)分析亚松森附近河段洪水期出现在5~6月的原因。

(2)为什么伊泰普水电站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较少考虑防洪?

(3)图中乙地区咖啡树种植有较大优势。有人建议在该地区扩大咖啡树种植面积,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江河纵横,水能丰富,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当地为防治水土流失修筑了大量梯田。

材料二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侗族、苗族和壮族聚居区保留着稻鱼鸭共生的传统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当秧苗插进稻田时,跟着放进鱼苗,等鱼苗体长超过5厘米时,再放入雏鸭。现今该模式种养面积已达5万亩,有着较好的市场前景,但该模式与现代农业相比产量较低,且当地许多年轻人外出务工,成为其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下图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置及水系分布图。

(1)描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水系分布特征。

(2)简析该自治州梯田能够减弱水土流失的原理。

(3)分析当地传统有机农业化肥、农药施用量较少的主要原因。

(4)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今后将大力发展当地传统有机农业生产模式,你是否赞成?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读我国西北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该山地自然带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荒漠带的分布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B. 北坡自然带比南坡丰富是因为北坡相对高度大

C. 南坡高山稀疏植被带分布上限高于北坡是因为南坡热量条件好

D. Y自然带为阔叶林带

2.影响图中Y自然带分布的主要原因是,Y自然带分布地区(  )

A. 位于阳坡,热量充足

B. 受山谷风影响,多夜雨

C. 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D. 受西风影响,迎风坡多地形雨

3.对该山地植被分布进行监测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需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B. 遥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C.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D. 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地球

 

查看答案

《更路簿》记录了千百年来海南民间文字记载或口头相传的南海航行路线知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据《更路簿》记载,海南渔民每年12月前后出海,到南海诸岛岛礁附近捕捞海货,次年清明至谷雨期间满载而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南渔民在航行过程中主要利用(  )

A. 东南信风、东北信风    B. 东北季风、西南季风

C. 东北季风、东南信风    D. 东南信风、西南季风

2.渔民没有等到次年夏季,而是在清明至谷雨期间就返航的主要原因是(  )

A. 夏季南海多台风,容易发生海难

B. 夏季盛行风减弱,不利于返航

C. 夏季南海季风洋流减弱,返航难度大

D. 夏季捕获的海货易腐烂,不易长时间保存

3.南海诸岛众多岛礁的成因主要是(  )

A. 冰碛物堆积    B. 海底火山喷发

C. 珊瑚遗体堆积    D. 河流冲积而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