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亚洲季风图”,回答问题。 (1)在甲、乙两图中,表示亚洲一月季风图的是___...

读“亚洲季风图”,回答问题。

(1)在甲、乙两图中,表示亚洲一月季风图的是________图,此时南半球的季节是____________。

(2)图甲中低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季风的风向是________,形成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C表示南亚的__________季风(风向)。

 

(1)乙 夏季 (2)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3)东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西南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季风环流。季风的形成主要受到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两个要素共同影响,试题难度较低。 ⑴在甲、乙两图中,甲图亚洲大陆为低压控制,东亚和南亚分别吹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说明亚洲大陆比同纬度海洋气温高,为夏季;乙图,东亚和南亚分别吹西北季风和东北季风,大陆上应是高压控制,是因为亚洲大陆比同纬度海洋气温低,陆上形成高压。所以乙图表示亚洲一月(冬季)季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为南半球的季节应是夏季。 ⑵图甲中低气压中心位于亚洲偏南(30N附近),称亚洲低压,也叫印度低压。该纬度位置按气压带、风带分布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由于夏季陆地强烈升温,因热力作用而形成低压,切断了本该分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使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陆上被低压所替代。 ⑶图中A季风形成原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A季风为东南季风,是从夏威夷高压吹向亚洲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如上题分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亚欧大陆强烈升温,亚欧大陆比同纬度太平洋气温高,因热力作用而形成强大的低压(亚洲低压),切断了本该分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使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并得到加强而形成夏威夷高压,夏季实际影响亚洲东部的气压中心主要就是夏威夷高压和亚洲低压。所以图中A季风形成原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⑷图中C为西南季风。是由于风带、气压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右偏变成西南季风。从图中风向、亚洲大陆为低压可判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地质考察,绘制了“某区域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可能位于我国(  )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江南丘陵

(2)图中A地貌类型是因________作用强烈而形成。图中F为流动沙丘,是由风力的________和________作用形成的。

(3)图中C为岩浆侵入而形成的花岗岩,C、E、D所代表的三种岩石,由老到新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图示,该地区发生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读下图(虚线表示极圈,阴影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位于B点的________方向。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经度是________。

(3)北京时间可能是________。

A.12月22日2时 B.12月23日8时

C.6月22日2时 D.6月23日8时

(4)再过________小时,A,B两地属于同一天。

 

查看答案

读“地球公转和自转运动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乙图中画斜线表示夜半球;在右上角线段上画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2)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月、日、时)。全国人民庆祝祖国60周年华诞时,地球公转在甲图中________(A、B、C、D)点位置附近。

(3)此日P点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此时Q点昼长________小时。

(4)图示时刻,假设有一架飞机从P地以每小时1 000千米的速度沿最短航线飞往M地,其飞行方向是________,到达时,旅客可以看到的太阳视运动情况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属于沉积岩的是      ;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①处还是②处?    ;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择③处还是④

处?    

(2)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的河流泥沙含量    ,水旱灾害增加。

甚至可能造成          等地质灾害。

 

查看答案

读下图,完成下题。

就航天遥感而言,其探测的范围越大,则(  )

A. 获得资料的速度越慢

B. 获得资料的周期越长

C. 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

D. 对地物的分辨率越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