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浙江东南部青田县地处瓯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崎岖,山地丘陵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浙江东南部青田县地处瓯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崎岖,山地丘陵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境内溪谷纵横,烟江秀丽,山峦连绵,奇峰挺拔。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形成了独特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世界四大农业遗产之一。

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保障该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主要措施是(  )

A. 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    B. 修建温室改善热量

C. 兴修排灌水利设施    D. 拓展市场推进产业化

2.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  )

A. 能灵活地适应市场    B. 农产品的类型多样

C. 提高了生产效率    D. 稻鱼共生,保护环境

 

1. C 2. D 【解析】 1.读图可知,该地有种植业和养殖业,图示信息体现不出该地农业结构的变化,A错误;图中没有修建温室的相关信息,B错误;水稻生产要求排灌便利,图中稻田最低水渠的高度考虑到鱼群通过能力,所以保障该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兴修排灌水利设施,C正确;该农业模式不能体现拓展市场、推进产业化的特点,D错误。 2.从生态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实现了稻鱼共生,保护了环境,D正确;该农业模式不会因市场需求而改变水稻种植和养鱼所占的比重,A错误;农产品的类型并没有增多,B错误;图中显示不出是否提高了生产效率,C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原经济区规划了六大生态区,到2020年,区域森林覆盖率要从现在的22%增长到25%,初步实现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根据材料和图完下面小题。

1.西部三个山地生态区防治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 土地沙漠化    B. 水土流失

C. 土壤盐碱化    D. 大气污染

2.除了建立生态区,本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还有(  )

A. 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梯田改造,减少地表径流

B. 河流上游进行梯级开发,有效防治洪涝灾害

C. 东部地区推广新型灌溉方式,节约用水

D. 关停所有有污染的产业,保护环境

 

查看答案

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能正常生长的生态共生效应。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地区最适合发展“鱼菜共生”模式的是

A. 黄土高原    B. 长江三角洲    C. 湟水谷地    D. 河西走廊

2.“鱼菜共生”模式的优势有

①解决鱼塘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②蔬菜可从鱼塘中汲取养分

③鱼类主要以蔬菜的根系为食 ④丰富农产品供应,增加农民收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该农业模式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

A. 交通    B. 地形    C. 水源    D. 技术

 

查看答案

中国传统聚落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塑造了一种背山临水,阳光充足,交通方便,兼顾供水和排水的理想聚落模式,四川盆地东部宝胜村就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读宝胜村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传统聚落发展过程中,优化聚落空间布局的基本出发点是

A. 增加耕地面积    B. 控制人口增长

C. 提高生活品质    D. 改善交通条件

2.从合理利用资源的角度考虑,宝胜村的布局有利于

A. 汇聚坡面径流    B. 增加大气降水

C. 扩大耕地资源    D. 预防洪涝灾害

 

查看答案

生态小康家园是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土地上,在全封闭状态下,将沼气、猪禽舍、厕所和曝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的一种生态农业庭院经济模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夜间,农户用草垫覆盖塑性玻璃温室穹顶,首要目的是

A. 增加室内外温差    B. 减少病虫害

C. 减少水分蒸发    D. 减少能量损耗

2.“楼顶花园,楼上家园,地面果园”是生态农业庭院的写照,楼顶花园的主要作用是

A. 夏季隔热,冬季保温    B. 增加温度,利于产出

C. 天然氧吧,实现零排放    D. 资源再生,提高产能

3.该生态小康家园地源热泵使用的主要季节是

A. 春季、夏季    B. 夏季、秋季

C. 春季、冬季    D. 秋季、冬季

 

查看答案

绿色出行新理念提倡骑自行车出行,减少石化能源使用,减少碳排放。读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A. 1986年    B. 2005年    C. 2011年    D. 2015年

2.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B. 提高市民生活水平

C. 扩大城市地域范围    D. 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