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完成下列问题。 Ⅰ.已知甲和乙为中学常见金属单质,丙和丁为常见气体单质,A~E为...

完成下列问题。

已知甲和乙为中学常见金属单质,丙和丁为常见气体单质,A~E为常见化合物;A为淡黄色固体,常温下B为液体,C的焰色反应为黄色。试回答下列问题:

(1)A和E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 C+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C B+E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 mol甲和1 mol乙混合投入到足量的B中,在标准状况下,最多能产生________L丁气体。

在标准状况下,取甲、乙、丙各30mL相同浓度的盐酸,然后分别慢慢加入组成相同的铝镁混合物,得下表中有关数据(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发生变化)。

实验序号

混合物质量/mg

255

385

459

气体体积/mL

280

336

336

(1)甲组实验中,盐酸__________(填“过量”、“适量”或“不足”);

乙组实验中,盐酸__________(填“过量”、“适量”或“不足”)。

(2)盐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mol/L。

(3)混合物中Mg和A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Ⅰ.(1)Na2O2、NaAlO2(2)2Na2O2+2H2O=4NaOH+O2↑ (3)2OH-+Al2O3=2AlO2-+H2O (4)44.8(每小题2分) Ⅱ.(1) 过量 不足 (2)1 (3)1﹕1(每空2分) 【解析】 试题分析:Ⅰ.已知甲和乙为中学常见金属单质,丙和丁为常见气体单质,A~E为常见化合物;A为淡黄色固体,A是过氧化钠,则甲是钠,丙是氧气。常温下B为液体,则丁是氢气,B是水。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C的焰色反应为黄色,C是氢氧化钠。乙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则乙是铝,B是水,E是偏铝酸钠,D是氧化铝。 (1)A和E的化学式分别为Na2O2、NaAlO2; (2)A+B→C+丙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3)D+C→B+E的离子方程式为2OH-+Al2O3=2AlO2-+H2O; (4)1 mol钠和1 mol铝混合投入到足量的水中,钠和水反应生成1mol氢氧化钠和0.5mol氢气。1mol氢氧化钠和1mol铝反应生成1.5mol氢气,即共计产生2mol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44.8L。 Ⅱ.(1)盐酸浓浓度、体积一定,甲中合金质量小于乙中合金质量,且甲中生成气体体积小于乙中气体体积,说明甲中盐酸过量、金属完全反应,乙中合金质量小于丙中合金质量,且乙、丙生成气体体积相等,说明乙、丙中盐酸完全反应,生成336mL氢气需要金属的质量为:255mg×336mL/280mL=306mg<385mg,故乙中金属剩余,盐酸不足; (2)乙、丙中盐酸完全,可以根据反应生成氢气体积计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336m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336L÷22.4L/mol=0.015mol,根据氢元素守恒可知:n(HCl)=2n(H2)=2×0.015mol=0.03mol,故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3mol÷0.03L=1mol/L; (3)甲中盐酸有剩余,金属完全反应,此时生成氢气280mL,故可以根据甲组数据计算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设镁、铝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根据二者质量可知24x+27y=0.255,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有2x+3y=0.28/22.4×2,联立方程解得:x=0.005、y=0.005,故合金中镁与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05mol:0.005mol=1:1。 考点:考查无机框图题推断、混合物的计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完成下列问题

某校同学为探究Br2、I2和Fe3+的氧化性强弱,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KI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溴水,振荡,再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红色;

②取少量FeSO4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溴水,振荡,再继续滴加两滴KSCN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呈血红色。

(1)写出实验②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由上述两个实验,对物质氧化性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__________。

A. Br2>I2                  B. Fe3+>Br2      C. Br2>Fe3+                D. I>Br

被誉为江南小三峡的南京胭脂河是明代初年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因其“石有胭脂色”而得名。胭脂河沿岸的那些红色石块的成分是什么?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取一小块这种红色石块A,粉碎后对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实验记录如下图所示。

请你根据实验推断:

(1)A中含有的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B中肯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写出实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同学设计如图装置,研究非金属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1)已知硅酸(H2SiO3)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弱酸,呈白色。在化学反应中,强酸一般能制取弱酸。现有硝酸溶液、碳酸钙、澄清石灰水、硅酸钠溶液,选择所给试剂,用如上图装置来证明酸性:HNO3>H2CO3>H2SiO3。(不考虑硝酸的挥发性)

A、B、C中盛装的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中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高锰酸钾在常温下与浓盐酸反应产生氯气,利用上图装置证明氯气氧化性强于碘单质的氧化性。A中盛装浓盐酸,B中装入高锰酸钾粉末,实验时C中溶液变成蓝色,则:C中盛装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写出C中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该装置有明显不足,请指出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C中盛装饱和氢硫酸(H2S饱和水溶液),A中装浓盐酸,B中装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开始后观察到现象是C中产生淡黄色沉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如果将SO2气体通入到饱和氢硫酸溶液中,也会产生淡黄色沉淀,该过程体现SO2       (填序号)。

A.漂白性        B.氧化性       C.还原性        D.酸性

 

查看答案

饮用水质量是关系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

(1)在我国,一些贫困山区的农民至今还饮用井水,但暴雨过后井水混浊,无法饮用。为了能让暴雨过后井水尽快变的澄清,你会建议他们最好向井水中投入下列中的  ________(填序号)。

A.NaCl        B.Na2CO3       C.KAl(SO4)2·12H2O      D.CuSO4

(2)氯气是最早用于饮用水消毒的物质,其消毒作用主要是氯气溶于水后生成了次氯酸,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臭氧也称作超氧,可以替代氯气给自来水消毒,既提高了消毒效率且安全无副作用,臭氧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该物质、氯水以及SO2均可以作漂白剂,三者的漂白原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lO2 是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将逐渐取代Cl2成为生产自来水的消毒剂。工业上ClO2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H2SO4酸化后反应制得,反应中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试剂X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是盐酸

B.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铁

C.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查看答案

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①中的物质

②中的物质

预测①的现象

A

淀粉KI溶液

浓硝酸

无明显变化

B

酚酞溶液

浓盐酸

无明显变化

C

AlCl3溶液

浓氨水

有白色沉淀

D

湿润红纸条

饱和氯水

红纸条褪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