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某同学探究Cu与NO的反应,查阅资料:①Cu与NO反应可生成CuO和N2,②酸性...

某同学探究CuNO的反应,查阅资料:①CuNO反应可生成CuON2酸性条件下,NONO2都能与MnO4反应生成NO3Mn2+

1)实验室利用Cu和稀HNO3制备NO,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选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CuNO的实验。(夹持装置略) 实验开始前,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N2。回答下列问题:

使用铜丝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E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

装置C中盛放的药品可能是_________

装置D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装置F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3)测定NaNO2NaNO3 混合溶液中NaNO2的浓度。 25.00mL混合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0mol·L1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滴定次数

1

2

3

4

消耗KMnO4溶液体积/mL

20.90

20.12

20.00

19.88

 

 

第一次实验数据出现异常,造成这种异常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锥形瓶洗净后未干燥 

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c.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

d.酸性KMnO4溶液中含有其他氧化性试剂 

e.锥形瓶洗净后用待测液润洗

酸性KMnO4溶液滴定亚硝酸钠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③NaNO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3Cu +8HNO3 =3 Cu(NO3)2 + 2NO↑ + 4H2O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安全瓶(防倒吸) CaCl2或P2O5 或硅胶 或碱石灰等(合理答案都给分) 红色粉末变黑 5NO +3MnO4- + 4H+= 5NO3- + 3 Mn2+ + 2H2O bce 6H++2MnO4-+5NO2-=2Mn2++5NO3-+3H2O 0.2mol/L 【解析】 (1)Cu被硝酸氧化,根据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配平方程式; (2)实验开始前,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N2,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铜丝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装置B除去可能混有的二氧化氮,装置C进行干燥,之后在D装置中进行反应,E装置短进短出可知其为安全瓶,F装置处理未反应的一氧化氮,G装置收集氮气。 (3)①第一次实验数据出现异常,消耗KMnO4溶液体积偏大,根据c(待测)=分析不当操作对V(标准)的影响,以此判断浓度的误差; ②该反应中亚硝酸根离子被氧化为硝酸根离子,高锰酸根离子被还原为锰离子; ③通过方程式确定亚硝酸钠和高猛酸钾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计算; (1)Cu被硝酸氧化,根据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配平方程式, 故答案为:3Cu +8HNO3 =3 Cu(NO3)2 + 2NO↑ + 4H2O; (2)①可通过上下移动铜丝控制反应是否进行,所以使用铜丝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装置E短进短出,作用为安全瓶防倒吸, 故答案为: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安全瓶(防倒吸); ②装置C的作用是干燥,所以盛放的药品可能是碱石灰、无水氯化钙等; 故答案为:CaCl2或P2O5 或硅胶 或碱石灰等(合理答案都给分); ③装置D中一氧化氮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铜单质为红色,氧化铜为黑色,所以看到的现象是红色粉末变黑;装置F中高猛酸钾将一氧化氮氧化成硝酸根,根据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5NO +3MnO4- + 4H+= 5NO3- + 3 Mn2+ + 2H2O, 故答案为:红色粉末变黑;5NO +3MnO4- + 4H+= 5NO3- + 3 Mn2+ + 2H2O; (3)①a.锥形瓶洗净后未干燥待测液的物质的量不变,对V(标准)无影响,故错误 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液润洗标准液的浓度偏小,造成V(标准)偏大,故正确; c.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造成V(标准)偏大,故正确; d.酸性KMnO4溶液中含有其他氧化性试剂会导致 V(标准)偏小,故错误; e.锥形瓶洗净后用待测液润洗导致待测液体积偏大,造成V(标准)偏大,故正确; 故答案为:bce; ②该反应中亚硝酸根离子被氧化为硝酸根离子,高锰酸根离子被还原为锰离子,离子方程式为2MnO4-+5NO2-+6H+=2Mn2++5NO3-+3H2O; 故答案为:2MnO4-+5NO2-+6H+=2Mn2++5NO3-+3H2O; ③根据方程式可知:5NO2-~2MnO4-,消耗的高猛酸钾体积为(20.12mL+20.00mL +19.88mL)/3=20.00mL; 则c(NaNO2)== 0.2mol/L, 故答案为:0.2mol/L。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重铬酸钾别名为红矾钾,室温下为橙红色晶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它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划归为第一类致癌物质,而且是强氧化剂,在实验室和工业中都有很广泛的应用。实验小组研究酸性条件下K2Cr2O7溶液和H2O2溶液的反应。相关资料如下:

序号

资料

Cr2(SO4)3溶液呈绿色

酸性条件下,K2Cr2O7溶液和H2O2溶液反应生成CrO5CrO5进一步反应生成Cr3+O2

CrO5可溶于水,易溶于乙醚得到蓝色溶液

乙醚是一种无色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的有机溶剂,化学性质稳定

 

甲同学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了酸性条件下K2Cr2O7溶液和H2O2溶液的反应产物,实验步骤、操作等内容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组装仪器

——

——

向盛有H2O2溶液的仪器X中加入一定量的K2Cr2O7溶液和硫酸

溶液立即变为紫红色,此时pH=1,观察到溶液中持续产生气泡,最终溶液变为绿色

 

回答下列问题:

1)用以上装置证明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有氧气,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________

2)图中仪器X的名称是___

3)实验步骤Ⅱ是___

4)实验中紫红色溶液含有CrO5

①验证紫红色溶液中含有CrO5的操作及现象是___

②已知CrO5的结构式为,生成CrO5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5)对上述实验中产生氧气、溶液变为绿色的原因,做出的假设①是CrO5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自身氧化还原生成Cr3+O2。你还能做出的假设②是___

6)设计实验,选择合适的试剂,验证(5)中的假设①,你的设计是___

 

查看答案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FeSO4·7H2O(绿矾)的主要化学性质和用途。

IFeSO4·7H2O(绿矾)广泛用于医药和工业领域,以下是FeSO4·7H2O的实验室制备流程图: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钠溶液能除去脂类油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用必要的文字说明);

2)废铁屑中含有少量的Fe2O3,在制备过程中无需除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必要的离子方程式说明)。

II.为测定某补血剂(有效成分为FeSO4·7H2O)中铁元素含量,设计实验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需要用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3 %)配制100 mL 1 mol·L-1的稀硫酸,所用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及____________

2)步骤所表示的一系列操作依次是:

a.过滤

b.洗涤

c__________

d.冷却

e.称量

f.重复ce直至固体质量不变

操作f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实验过程中铁元素无损耗,则每片补血剂含铁元素为________g(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III.利用下图装置探究绿矾的热稳定性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中品红溶液退色,据此推测FeSO4分解过程中最有可能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_,请写出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成员经过理论分析并结合(1)中的表述推测,绿矾分解的产物最有可能是下列各项中的______________(填序号字母)。

aFe­2O3SO3H2O

bFe2O3SO2SO3H2O

cFeOSO2SO3H2O

 

查看答案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除去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与浓硫酸共热制取SO2并完成相关性质探究(不考虑水蒸气)

1)有同学认为制得的SO2中可能混有杂质,其化学式为______,原因是___

2)为验证气体成分,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

①为验证并吸收SO2,装置B中加入的试剂为___;装置C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___

②装置D中加入的试剂为___

③装置G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为___

④装置H的作用为___

3)兴趣小组设计如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①能验证SO2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___

②为验证SO2的还原性,取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I:向第一份溶液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方案II:向第二份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方案III: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上述方案中合理的是___(I、IIIII);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查看答案

已知:NOx能与Na2O2反应;NONO2均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生成NO3ˉMn2+

I.用下图所示装置(略去夹持仪器)可制得少量亚硝酸钠(2NO+Na2O2=2NaNO2)。

(1)B、D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D的作用是________

(2)NO前,需先通一段时间N2,目的是________

(3)E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4)常温下,测得实验前后C的质量差值为0.30g,则制得NaNO2________g。

Ⅱ.NO2Na2O2都有较强氧化性,为探究NO2Na2O2反应的产物,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i.NO2氧化Na2O2;假设ii.Na2O2氧化NO2

甲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5)单向阀在实现气体单向流通的同时,还有一个作用是___________

(6)待试管G中收集满气体,向试管G中加入适量Na2O2粉末,塞紧塞子,轻轻振荡试管内粉末,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再将带火星的木条迅速伸进试管内,木条复燃,甲同学据此认为假设i正确。乙同学认为该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为达到实验目的,应在F、G之间增加一个M装置,M中应盛装__________(可供选择的试剂:碱石灰,浓硫酸饱和氯化钠溶液);乙同学用改进后的装置,重复了甲同学的实验操作,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带火星的木条未复燃。得到结论:假设正确。

请做出正确判断,写出NO2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小组以4H4IO22I22H2O为研究对象,探究影响氧化还原反应因素。

实验

气体a

编号及现象

HCl

.溶液迅速呈黄色

SO2

.溶液较快呈亮黄色

CO2

.长时间后,溶液呈很浅的黄色

空气

.长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

 

1)实验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用CCl4萃取Ⅰ、Ⅱ、Ⅲ、Ⅳ的溶液,萃取后下层CCl4的颜色均无明显变化。

2)取萃取后上层溶液,用淀粉检验:Ⅰ、Ⅲ的溶液变蓝;Ⅱ、Ⅳ的溶液未变蓝。溶液变蓝说明Ⅰ、Ⅲ中生成了______________

3)查阅资料:I2易溶于KI溶液。下列实验证实了该结论并解释Ⅰ、Ⅲ的萃取现象。

现象x______________

4)针对Ⅱ中溶液未检出I2的原因,提出三种假设:

假设1:溶液中cH)较小。小组同学认为此假设不成立,依据是______________

假设2O2只氧化了SO2,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假设3I2不能在此溶液中存在。

5)设计下列实验,验证了假设3,并继续探究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因素。

i.取Ⅱ中亮黄色溶液,滴入品红,红色褪去。

ii.取Ⅱ中亮黄色溶液,加热,黄色褪去,经品红检验无SO2。加入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大量AgI沉淀,长时间静置,沉淀无明显变化。

iii.取Ⅱ中亮黄色溶液,控制一定电压和时间进行电解,结果如下。

电解时间/min

溶液

阳极

阴极

t1

黄色变浅、有少量SO42

检出I2,振荡后消失

H2

溶液无色、有大量SO42

检出I2,振荡后消失

H2

 

结合化学反应,解释上表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

6)综合实验证据说明影响I被氧化的因素及对应关系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