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氯化钠和碘化钠的混合物共26.7 g,溶于水,通入足量氯气后,蒸干、灼烧,固体质量变为 17.55 g。
(1)原混合物中碘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_。
(2)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实验室制取氯气,将多余的氯气用100 mL 1.7mol/L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对吸收后的溶液进行分析化验,测知c(OH-)=0.1mol/L (不考虑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 。ClO-和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5∶1。请回答:
(1)吸收氯气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mol。
(2)被氧化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mol,被还原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________mol。
(3)若采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的方法制氯气,制备尾气中的氯气所消耗的二氧化锰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
某学生在做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的实验时,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的实验现象。请帮助该学生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探究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
仪器:试管、胶头滴管
药品:新制氯水、新制溴水、溴化钠溶液、碘化钠溶液、四氯化碳
(3)实验内容(在下表横线中填写相关内容)
序号 |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① | 向盛有少量溴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 | 液体分为两层,下层呈_____色 |
② | 向盛有少量碘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新制溴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 | 液体分为两层,下层呈_____色 |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问题和讨论
①上述两个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于氟单质过于活泼,所以很难设计出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其氧化性的强弱。试列举两项事实说明氟的非金属性比氯的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后,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1、用砂纸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 | (A)浮于水面,熔成一个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之消失,溶液变红色 (B)产生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 (C)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D)剧烈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进而沉淀消失 (F)生成淡黄色沉淀 |
2、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 |
3、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 | |
4、镁带与2 mol·L-1的盐酸反应 | |
5、铝条与2 mol·L-1的盐酸反应 | |
6、向AlCl3溶液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仪器: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试管夹;⑤镊子;⑥小刀;⑦玻璃片;⑧砂纸;⑨胶头滴管等。
(3)实验药品:钠、镁带、铝条、2 mol·L-1盐酸、新制的氯水、硫化氢饱和溶液、氯化铝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
(4)请你写出上述的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用A~F表示):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4)写出实验操作②、⑥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实验②__________,实验⑥___________。
(5)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1)甲同学在a、b、c三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 mL水,再分别滴加几滴酚酞溶液,依次加入大小相同的锂、钠、钾块,观察现象。
甲同学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反应最剧烈的烧杯是_____(填字母),结论是________。
(2)乙同学想验证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强弱的规律,最好选用第____周期的________三种元素,最简单的实验是将大小相同的三小块金属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观察现象。应该看到的现象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在下列各元素组中,除一种元素外,其余都可以按照某种共性归属为一类,请选出各组的例外元素,并将该组其他元素的可能归属按所给六种类型的编号填入表中。其他元素可能归属类型:①主族元素;②过渡元素;③同周期元素;④同主族元素;⑤金属元素;⑥非金属元素。
元素组 | 元素组的例外元素 | 其他元素所属类型编号 |
(1)S、Na、Mg、N | _____ | _____ |
(2)N、P、Sn、As | _____ | _____ |
(3)K、Ca、Al、Zn | _____ | _____ |
(4)Cu、Fe、Ag、Ca | _____ | 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