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关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按K、L、M...

关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按K、L、M、N电子层的顺序依次减小

B.原子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

C.某原子的K电子层为最外层,该电子层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

D.某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其L层为次外层,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

 

B 【解析】 (1)在不违反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的条件下,电子优先占据能量较低的原子轨道,使整个原子体系能量处于最低;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 2个自旋状态 相反的电子; (3)洪特规则是在等价轨道(相同电子层、电子亚层上的各个轨道)上排布的电子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A. 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按K、L、M、N电子层的顺序依次增大,选项A错误; B. 原子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选项B正确; C. 某原子的K电子层为最外层,该电子层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选项C错误; D. 某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其L层为次外层,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氯化钠和碘化钠的混合物共26.7 g,溶于水,通入足量氯气后,蒸干、灼烧,固体质量变为 17.55 g。

(1)原混合物中碘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_

(2)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实验室制取氯气,将多余的氯气用100 mL 1.7mol/LNaOH溶液完全吸收。对吸收后的溶液进行分析化验,测知c(OH-)=0.1mol/L (不考虑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 ClO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51。请回答:

1)吸收氯气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mol

2)被氧化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mol,被还原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________mol

3)若采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的方法制氯气,制备尾气中的氯气所消耗的二氧化锰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

 

查看答案

比较硅、磷、硫、氯四种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1)写出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并说明酸性的强弱顺序) 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它们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并说明稳定性的强弱顺序) ____________

3)请总结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________,并用原子结构解释其原因_______

 

查看答案

为探究同主族非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装置内可生成Cl2

(1)甲同学的部分实验记录如下:B处棉花变成蓝色;C处棉花变成橙红色。甲同学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

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②甲同学的结论是________(正确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应将甲同学实验中BC两处的棉花调换位置,用氯气先置换出溴,然后溴再与KI接触,以判断Br2KI能否发生反应。该设想是________(合理不合理”)的,原因是___

(3)丙同学在甲同学的实验结束后,取出C处的棉花,将其与另一个沾有淀粉­KI溶液的棉花(E)接触,发现E慢慢出现蓝色,结合甲的实验现象,他认为可以确定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你同意此种观点吗?______(同意不同意”),理由是__________

(4)丁同学综合分析了前面几位同学的实验,认为若将沾有Na2S溶液的棉花置于玻璃管中适当的位置,此实验还可以同时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他提出此观点的依据是___,预期的现象与结论是___________,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学生为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

1)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 mL同浓度的稀盐酸,再将两块大小相同且纯净的镁片和铝片分别加入试管中,反应初始时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试管b内加入的金属为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若加入的两块金属的物质的量相等,且试管中稀盐酸足量,充分反应后,气球状态也如上图所示,则试管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分析判断,实验________[12”]能证明镁的金属性强于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