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SO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某兴趣小组欲探究SO2的性质及绿色实验方法,设计如下方案...

SO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某兴趣小组欲探究SO2的性质及绿色实验方法,设计如下方案:

⑴ BCD分别用于检验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其中CD分别为碘水和硫化氢的水溶液,则B中所盛试剂为______________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实现绿色实验的目标,某同学重新设计了如上右图A2的制取装置来代替A1装置,与A1装置相比,A2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即可)。

⑶ E中用氨水吸收尾气中的SO2吸收液中可能含有OHSO32SO42HSO3等阴离子。已知亚硫酸氢盐一般易溶于水,SO2也易溶于水。现有仪器和试剂为:小烧杯、试管、玻璃棒、胶头滴管、过滤装置和滤纸;2mol/L盐酸、2mol/L HNO31mol/L BaCl2溶液、1mol/L Ba(OH)2溶液、品红溶液、蒸馏水。请设计实验证明吸收液中存在SO32HSO3,完成下表的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取适量吸收液于小烧杯中,用胶头滴管取1mol/L BaCl2溶液向小烧杯滴加直至过量。
 

若出现白色浑浊,则溶液中存在SO32 SO42
 

步骤2:将小烧杯中的浊液过滤、洗涤,再用适量水把附在滤纸上的固体冲入另一小烧杯中;向冲下的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红溶液 SO2+ I2+ 2H2O = SO42-+2I-+ 4H+ 不用加热,安全性能高;易于控制反应进行,反应更充分。 滴入1滴(或少量)品红,再滴入过量2mol/L盐酸,振荡 若品红褪色(或有气泡),则“吸收液”中存在 SO32-。 用试管取适量滤液(1分),向其中(或小烧杯中)滴入过量的1mol/LBa(OH)2溶液 [或滴入1滴(或少量)品红溶液,再滴入2-3滴(或过量)的2mol/L盐酸],振荡 若出现白色沉淀(或品红溶液褪色,或有气泡),则“吸收液”中存在 HSO3-。 【解析】 由题中信息可知,A装置是制备二氧化硫的装置,B、C、D分别用于检验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E装置是尾气处理装置。亚硫酸钡不溶于水,而亚硫酸氢钡可溶于水。在沉淀中检验亚硫根离子,在滤液中检验亚硫酸氢根离子。 (1)根据C和D中的试剂可知,碘水是检验SO2的还原性的,而H2S是检验SO2的氧化性的,所以装置B是检验SO2的漂白性的,盛放的试剂是品红溶液。碘水氧化SO2的离子方程式是SO2+ I2+ 2H2O = SO42-+2I-+ 4H+。 (2)根据装置的特点可判断,和装置A相比,其优点是①不用加热,安全性能高。②易于控制反应进行,反应更充分。 (3)由于亚磷酸盐能和和盐酸反应生成SO2,而SO2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据此可以检验SO32-;亚硫酸氢盐一般易溶于水,滤液中有过量的氯化钡存在,所以如果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钡能生成白色沉淀,即能证明溶液中含有HSO3-。所以正确的操作是: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2:滴入1滴(或少量)品红,再滴入过量2mol/L盐酸,振荡 若品红褪色(或有气泡),则“吸收液”中存在 SO32-。 步骤3:用试管取适量滤液,向其中(或小烧杯中)滴入过量的1mol/LBa(OH)2溶液 [或滴入1滴(或少量)品红溶液,再滴入2-3滴(或过量)的2mol/L盐酸],振荡。 若出现白色沉淀(或品红溶液褪色,或有气泡),则“吸收液”中存在 HSO3-。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同学对Cl2KI溶液的反应进行了实验探究。反应装置如下:

通入氯气一段时间,KI溶液变为黄色。继续通入氯气一段时间后,溶液黄色褪去,变为无色。继续通入氯气,最后溶液变为浅黄绿色。

1Cl2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2KI溶液变为黄色说明氯气具有的___性,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

3)已知I2+I-I3-I2I3-在水中均呈黄色。为确定黄色溶液的成分,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实验b的目的是___

②根据实验a中,水层中含有的粒子有___

 

操作

实验现象

a

23mL黄色溶液,加入足量CCl4,振荡静置

CCl4层呈紫红色,水层显浅黄色

b

23mL饱和碘水,加入足量CCl4,振荡静置

CCl4层呈紫红色,水层几近无色

 

③实验a中水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是___

④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在实验ab的基础上,需补充一个实验,该实验为___

4)通入氯气,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是因为氯气将I2氧化,已知1molCl2可氧化0.2molI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5)根据上述实验,请预测向淀粉-KI溶液中持续通入氯气,可能观察到的现象为___

6)溶液最终变为浅绿色的原因是___

 

查看答案

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

现象

关闭弹簧夹,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

A中有白雾生成,铜片表面产生气泡

B中有气泡冒出,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C中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放略显浅棕色并逐渐消失

打开弹簧夹,通入N2

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关闭

 

BC中分别取少量白色沉淀,加稀盐酸

尚未发现白色沉淀溶解

 

 

1C中白色沉淀是___,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2具有___性。

2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3)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

①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

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乙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

②进行实验,B中现象:

大量白色沉淀

少量白色沉淀

 

 

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___

4)合并(3)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试验。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

 

查看答案

某课外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装置对原电池和电解原理进行实验探究。

请回答:

Ⅰ.用图 1 所示装置进行第一组实验。

1)在保证电极反应不变的情况下,不能替代 Cu 作电极的是__(填字母序号)。

A   B 石墨 C   D

2N 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

Ⅱ.用图 2 所示装置进行第二组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与第一组实验不同的现象:两极均有气体产生,Y极区溶液逐渐变成紫红色;停止实验,铁电极明显变细,电解液仍然澄清。 查阅资料得知,高铁酸根离子(FeO42-)在溶液中呈紫红色。

3)电解过程中,X 极区溶液的 pH__(填增大”“减小不变)。

4)电解过程中,Y 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之一为 Fe6e+8OH= FeO42-+4H2O 若在 X 极收集到672 mL 气体,在 Y 极收集到 168 mL 气体(均已折算为标准状况时气体体积),则 Y 电极(铁电极)质量减少____g

5)在碱性锌电池中,用高铁酸钾作为正极材料,电池反应为 2K2FeO4+3Z=Fe2O3+ZnO+2K2ZnO2,该电池正极发生的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

 

查看答案

研究小组设计用含氯的有机物A合成棉织物免烫抗皱整理剂M的路线如下(部分反应试剂和条件未注明)

已知:①E的分子式为C5H8O4,能发生水解反应,核磁共振氢谱显示E分子内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其个数比为3∶1

(RR′R″代表相同或不相同的烃基)

(1)A分子中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3)A→B反应所需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

(4)G→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5)已知1 mol E2 mol J反应生成1 mol M,则M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6)E的同分异构体有下列性质:能与NaHCO3反应生成CO2能发生水解反应,且水解产物之一能发生银镜反应,则该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种,其中任意1种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7)J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该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是人类使用的三大类基础材料,它们以各自的特点满足着人类多方面的需要。

(1)金属材料中,有一类贮氢合金能够结合氢气形成金属化合物,并在一定条件下分解释放出氢气,该贮运原理属于_______变化,钢铁是制造轮船的主要金属材料,船身外通常装上一定数目比铁更活泼的金属块以防止腐蚀,该金属块可以选择_______(选填铜块锌块铅块);

(2)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用于电子工业的高纯碳酸钙、高纯氧化钙生产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硝酸钙与碳酸铵在溶液中反应,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②实验室常采用_______操作进行沉淀分离;

③生产高纯碳酸钙时,选择“220℃恒温干燥而不选择灼烧的原因是_______

④高纯氧化钙生产过程中,干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有机高分子材料玉米塑料,因其可降解被广泛用来替代一次性泡沫塑料,玉米塑料的使用可减少_______污染,20世纪30年代,尼龙因其抽成细丝极像蚕丝而被推向世界,生活中可采用______方法区分尼龙和蚕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