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密度为、质量分数为的浓硝酸中,得到气体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

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密度为、质量分数为的浓硝酸中,得到气体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溶液,恰使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全部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浓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 mol/L

B.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160 mL

C.起氧化性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16 mol

D.得到的金属氢氧化物的沉淀为6.24 g

 

B 【解析】 c(HNO3)===14 mol/L,n(NO2)==0.16 mol据此计算。 A.根据上面分析可知c(HNO3)=14 mol/L ,故不选A; B.加入适量的1.0mol/LNaOH溶液,恰使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此时溶液中溶质为NaNO3,由N元素守恒可知n(NaNO3)+n(NO2)=n(HNO3),由钠离子守恒n(NaOH)=n(NaNO3),则n(NaOH)=1.4 mol-0.16 mol=1.24 mol,则NaOH溶液的体积是1 240 mL,故选B; C.起氧化性的硝酸反应生成NO2气体,HNO3~NO2,根据计算,起氧化性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16 mol,故不选C; D.由电荷守恒可知,氢氧化物中氢氧根的物质的量等于转移电子物质的量,氢氧化物质量=合金质量+氢氧根离子质量=3.52g+0.16mol×17g/mol=6.24g,故不选D; 答案: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史书记载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草经集注》中写到“如握雪不冰。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乃真硝石也”。“硝石”指的是KNO3

B.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药物“鼻冲水”,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虚弱者忌之。宜外用,勿服。”这里的“鼻冲水”是指氨水

C.《神农本草经》说:“水银,镕化(加热)还复为丹。”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柔丹”“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制得的。这里的“丹”是指汞的硫化物

D.《后汉书郡国志》中记载:“石出泉水……其水有肥,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酉阳杂俎》一书:“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这里的“石漆”、“石脂水”是指石油

 

查看答案

某同学进行下列实验:

装置

 

操作

现象

将盛有浓硝酸的烧杯A放入盛有淀粉KI溶液的烧杯C中,然后将铜片放入烧杯A后,立即用烧杯B罩住。

烧杯A液体上方立即出现大量红棕色气体;一段时间后,红棕色气体消失,烧杯AC中的液体都变成蓝色。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烧杯A中发生反应:Cu+4HNO3()=Cu(NO3)2+2NO2↑+2H2O

B.红棕色气体消失可能与NO2和烧杯C中的KI发生反应有关

C.烧杯A中溶液变蓝是因为产生了Cu(NO3)2

D.若将铜片换成铁片,则C中的液体不会变蓝

 

查看答案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5℃,1 L pH=9CH3COONa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数为1×10-9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NO11.2 LO2混合后气体的分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中共价键数目为19NA

D.过量铜与含0.4 mol HNO3的浓硝酸反应,电子转移数大于0.2NA

 

查看答案

某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Fe3+Cu2+Au3+等离子。利用常用的酸、碱和工业生产中废铁屑,设计如下工艺流程,从废水中回收金,并生产一定量的铁红和氧化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号①②③处发生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标号③处加入的相应物质是稀硝酸

C.标号①处发生的离子反应最多有三个

D.铁红的化学式为Fe2O3,工业上常用作红色颜料

 

查看答案

常温常压下,将下列各组气体分别充入到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molNH31molHCl,②2molSO21molO2,③2molH2S1molSO2,④2molNO1molO2,⑤1molH21mol Cl2

A. >>>>

B. >>>>

C. >=>>

D.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