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
材料二: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农村养老的路径依赖就只能是倾向家庭供养,家庭供养是农村养老的主体。从农民自身的角度来看,要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就必须要有“所依、所养”的基础——生儿养老。这就是传统社会“生男生女不一样”、“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思想根源。传统社会以“孔孟仁政”治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公德深得人心,家庭子女如不孝将受到舆论压力,而孝顺有加者可受到乡亲称赞和社会肯定,汉朝就有“举孝廉”官职。但是家庭作为基本经济单位,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生产力低下等情况,在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面前没有足够的应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族邻里的互助。
材料三: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材料四: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历史性变化。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单调生活到“农工商”全面发展“走出国门”。30年来,中国农民经历了几千年来发展变化最快的“改革开放”洗礼,生存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现在已有超过1/3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活跃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农民的角色定位历史性的变化成为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制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农经济条件下我国家庭的特点? (3分)
(3)分析材料三中《桃花源记》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指出这种理想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是什么?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民角色定位出现的变化。
19世纪末,“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上述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关于德意志统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由普鲁士王国通过王朝战争而实现 B.是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的结果
C.是普鲁士不断对外侵略的产物 D.通过普法战争打败法国而完成
以下观点中,不符合《共产党宣言》内容的是
A.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
B.阶级斗争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C.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D.无产阶级应当建立自己的政党
美国1787年宪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这主要体现了这部宪法的
A.自由原则 B.制衡原则 C.分权原则 D.平等原则
有人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时期的遵义会议。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这两次会议
①都是在“左”倾错误导致革命和建设失利的情况下召开的
②都纠正了“左”倾错误,实现了转折
③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④都标志着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