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夏、商、周时期,除天子亲自巡视外,还设有“方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夏、商、周时期,除天子亲自巡视外,还设有“方伯”并“受命于王”,对诸侯进行巡视监察。秦汉时期,中央设监察机关,建立了多维的行政巡视体系。唐朝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的任务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共司监察而各有侧重。在“一台三院”的体制内,唐朝巡视制度形式多样,分工明确,制度完备。

明清时期的巡视制度在封建专制史上是最完备的。明成祖朱棣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六科给事中,成立六个独立的监察机关,负责监察全国官吏。清朝沿袭明制,由监察御史和提刑按察使共同负责对地方进行巡视。

——摘编自李其《巡视监察制度综述》

材料二19世纪初,挪威议会认为,建立一项独立于政府的监察制度,迫在眉睫。20世纪初,荷兰建立议会监察制度和司法监督制度。荷兰司法总监和议会督察员是荷兰政府机关中的最高监察官,他们根据宪法监督各机关及官员是否遵守法律、履行职责。监察官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巡视,受理普通公民对国家公职人员的举报。

——摘编自张迪《国外巡视监察制度探究》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主要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巡视制度的历史作用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巡视制度和西方近现代巡视制度的本质区别

并对当今中国加强巡视制度建设提出合理建议

 

(1)主要特点:起步早:渐进性(逐步完善。维承创新);制度化、体系化;多样化;中央与地方结合(上下结合);服务于君主专制。 历史作用: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维护统治和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推进反腐肃贫工作和提高官吏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吏治清明;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 (2)本质区别:古代封建巡视制度植根于自然经济之中;西方近现代还视制度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古代封建巡视制度由统治阶级控制,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西方近现代巡视制度独立于政府机构之外。注重倾听民意,为民主与法制服务。 合理建议:高度重视。大力惩治贪腐、懒政等不良现象。加强官吏队伍的建设;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巡视制度;既要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也要立足国情。使巡视制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等。 【解析】第(1)问,“特点”,依据材料信息得出;起步早、渐进性、制度化、体系化、多样化、中央与地方结合、服务于君主专制等。“历史作用”,依据所学知识得出: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维护统治和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推进反腐肃贫工作和提高官吏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吏治清明;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等。 第(2)问,“本质区别”,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古代封建巡视制度植根于自然经济之中;西方近现代还视制度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古代封建巡视制度由统治阶级控制,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西方近现代巡视制度独立于政府机构之外。注重倾听民意,为民主与法制服务。“合理建议”,依据所学知识得出从高度重视;大力惩治贪腐、懒政等不良现象;加强官吏队伍的建设;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巡视制度;既要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也要立足国情;使巡视制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等角度思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到2002年,全球跨国公司大约有6.5万家,国外分支机构大约有85万家。国外分支机构分别占全球GDP的1/10和全球出口的1/3。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区域化的推动

B.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 两极格局的瓦解

D. 贸易自由化体制建立

 

查看答案

二战后,美国推行反苏反共的杜鲁门主义,尼克松上台后,主张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并在其担任总统之后实现了访华的目标。尼克松政府的这一转变

A. 改变了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

B. 使得美国放弃了在亚洲的战略收缩

C. 加快了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

D. 促成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查看答案

罗马法规定,买卖双方要亲自到裁判官面前,买受人手持物品,并说:“依罗马法,此物为我所有”。裁判官则问出卖人:“你对买受人的主张有无异议?”若出卖人不提出异议或默不作声,裁判官便裁定该物为买受人所有,买卖就告成立。这主要表明罗马法

A. 保留有原始落后的习俗

B. 注重调解贸易纠纷

C. 重视保护贵族私有财产

D. 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查看答案

从1949年到1959年,中国城市人口从5765万人增加到9949万人,增幅为72.58%。其主要原因是

A.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

B. 公有制企业的广泛建立

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D. 工业化建设的蓬勃开展

 

查看答案

近代历史上某一时期,武昌城内家家户户都悬挂着用布或纸做的青天白日旗,街道上也挂着不少的口号标语,比如“政权归革命的民众”“拥护革命中心力量”等。这反映了

A. 清政府的统治走向土崩瓦解

B. 国共合作推动革命形势高涨

C. 开展土地革命赢得民众拥护

D. 驱逐日寇成为人民的共同愿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