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既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

(题文)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既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之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A. 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B. 开启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 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D.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A 【解析】“设机造货,夺我生产”等字眼体现的是《马关条约》中的开设工厂的条款,说明列强的侵华方式改为了资本输出,即信中的“新约”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开启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均是《南京条约》,所以选项B、C不符合题意,排除;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辛丑条约》,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的列国纷争、一个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以下最能反映该观点的是

A. 皇帝制度

B. 郡县制度

C. 大一统制度

D. 世袭制度

 

查看答案

【历史一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后,因经费难筹、管理混乱、销场未广、支持愈久、用款愈多,无法为继。后转由郑观应接手汉阳铁厂。郑观应到厂后,接到一封密函,函中揭发厂内管理者的种种浮开,亦即虚报假冒。1896年8月16日,郑观应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颁布了汉阳铁厂厂规,对用工制度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与此同时,他草拟了《处理公文章则六条》《总文案、提调分别办事管见四条》上呈盛宣怀,从厂规的颁布到公文制度的制定,奠定了汉阳铁厂制度建设的基础,同时,文件还着重强调国家维护对汉阳铁厂发展的意义说:“查美国重税进口钢铁等货,正以保护本国工商自制之货。”鉴于洋工程师种种弊端,郑观应向盛宣怀建议,“聘请上等各工师,必须访其有学问、有历练者方可无误”。郑观应接手汉阳铁厂总办后,把焦炭问题放在首位,“鄙见第一重在焦炭,如焦炭所产近便价廉,则事业可久可大。”总之,在汉阳铁厂的思考、建议以及诸多举措,为汉阳铁厂后来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郭莹、陈锴《郑观应与汉阳铁厂》

(1)根据材料,概括郑观应整顿汉阳铁厂的背景和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观应经营汉阳铁厂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一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36年的世界局势尤其是欧洲的局势已经处在动荡不安之中,……这年,日本广田内阁的建立,加之此前意大利墨索里尼上台、德国纳粹党执政,使得法西斯主义在三国掌握政权。也是在这一年,西班牙爆发了内战。人民阵线和共和政府有苏联和墨西哥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国民军则有德国、意大利王国和葡萄牙的支持。因为西班牙意识形态的冲突和轴心集团与苏俄势力的代理战争,说西班牙内战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场“二战的彩排”一点也不为过。

——摘编自《风起西华》

材料二说起1936年的中国,也发生了很多重大的事情。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中国的大西北就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

——摘自《中国的1936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班牙内战爆发的背景,并结合所学史实,简述作者之所以说“西班牙内战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场‘二战的彩排’”的理由。

(2)1936年在中国大西北发生的两个“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分别指什么?简要分析其各自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代政府沿袭前朝的匠籍制度,将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加强管理,不得脱籍。手工业者一般分为轮班匠和住坐匠两大类。轮班匠必须定期到京师手工业作坊无偿服役3个月,称“一班”,周期因行业而异,一年至五年不等。轮班匠常常通过怠工、隐冒、逃亡等手段进行反抗。而住坐匠主要是京师附近的工匠,每月上工10天,有一定报酬。这种匠籍制度极大限制了工匠独立自主的经营。15世纪末,明政府允许轮班匠以银代役。从16世纪末开始,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这样,轮班匠实际名存实亡。到了清代顺治年间,清政府决定废除匠籍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持续了4个半世纪的匠户制度正式终结,匠人也获得了自由身份。

——摘编自张民《古代中国手工业》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对轮班匠一律征银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废除匠籍制度的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马汉的《海权论》认为,以贸易(指商品输出)立国的国家,必须控制海洋。夺取并保持制海权,特别是与国家利益和海外贸易有关的主要交通线上的制海权,是国家强盛和繁荣的主要因素。要夺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具有占优势的海上实力,即强大的舰队和商船队以及发达的基地网。而在近代中国,两次鸦片战争惨败之后,经洋务派中坚力量推动,中国近代海军建设发展比较快,各方面都胜日本一筹。但李鸿章作为兴办近代海防的领军人物,仍坚持“守疆土,保和局”的海防战略。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清朝大败,这种失败,实际上是传统海防体系的全面崩溃。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海权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定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