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切可能来增进对外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1)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荷兰海外贸易快速发展,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明末战乱之际,中央政府无暇他顾。 目的:建立殖民据点;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 (2)促进统一方面: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实行祖国大陆政治、文化制度;接受移民,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往来和联系;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 【解析】第(1)问,材料“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表明荷兰侵略台湾是在新航路开辟后,由此可知17世纪上半期荷兰是当时主要的殖民国家,但同时其他的国家也在不断的进行殖民扩张。当时中国处于明朝末年,统治阶级腐败无能,社会动荡。结合上述内容分析历史北京。“目的”依据材料“我们必须用—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来分析。 第(2)问,由材料“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可归纳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由材料“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等可归纳出有利于思想文化上的认同感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它站起来反对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强调“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

A. 《老人与海》

B. 《人间喜剧》

C. 《母亲》

D. 《巴黎圣母院》

 

查看答案

下面框内对话中所论及“新的宇宙”缘于

A. 牛顿的力学体系

B. 爱因斯坦相对论

C. 达尔文的进化论

D. 普朗克的量子论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他们(启蒙思想家)在经济领域的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这种对政府干涉的反对,是对通常被称为重商主义的这种对经济生活全面、严格控制的一种反应。”这表明

A. 启蒙运动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

B. “重商主义”不能推动经济发展

C. 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密不可分

D. 经济理论是启蒙运动的较重要议题

 

查看答案

他们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他们非常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他们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与崇高,他们追求“人”的本能发挥,追求真善美的动力。材料中的“他们”

A. 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

B. 力图推翻罗马天主教会统治

C. 描绘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

D. 以“人性”反对“神性”

 

查看答案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A.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B. 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C. 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 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