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15年,在陕西富县秦直道两侧发现了一批建筑遗址和墓葬群,采集文物标本100余...

2015年,在陕西富县秦直道两侧发现了一批建筑遗址和墓葬群,采集文物标本100余件,并发现了削山填沟的痕迹,即史籍上所谓的堑山堙谷现象。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

A. 上述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秦时的社会    B. 秦代的该墓葬可揭示秦皇族的发祥地

C. 建筑和墓葬中可能出土画像砖和玻璃    D. 文物和史籍等文献资料是第一手史料

 

A 【解析】根据材料“秦直道两侧”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建筑遗址和墓葬群的考古发现为研究秦时的社会提供了很好的史料,故A项正确;B项错误,错在“秦皇族”;画像砖一般出现在汉代墓葬里,故C项错误;文物是第一手史料,而史籍是第二手的,故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战国时期,被称为南蛮的楚国日益强大,它在与诸侯争霸的过程中同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孕育出了《楚辞》这样伟大的诗篇。材料表明

A. 文化发展必须要地城交流    B. 楚辞改变了中国文化走向

C. 文化发展成就了楚国霸业    D. 楚辞具有文化融合的痕迹

 

查看答案

董仲舒曾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条,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把天地的典礼),不政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董仲舒此言的主要目的是

A. 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

B. 说明等级礼仪的重要性

C. 直传儒学的独尊地位

D. 阐述君主专制需要神学

 

查看答案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指专心一致)。“材料表明重农抑商政策

A. 激发了小农阶层追求社会财富的心理

B. 体现了商鞅变法采取措施的历史进步性

C. 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社会的稳定

D. 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具有片面性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的手工业生产中,“物勒工名”制度已较为普遍。另据《考工记》记载,当时分工细致,仅“攻木之工”就有七种;铸造不同器类有不同的合金配方,所谓“金有六齐”。下列推断最为合理的是

A. 适应了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需要

B. 商人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

C. 商家制定严格的生产责任管理制度

D. 社会化分工推动了官营手工业发展

 

查看答案

《抱朴子·吴失篇》说:东吴大姓“僮仆成军。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这说明当时东吴

A. 农业商品化加强

B. 士族制度十分腐朽

C. 不注重保护环境

D. 地主田庄自给自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