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说明中国对英国的棉纱的消费量很低,其根本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D正确;中国小农经济能够实现自给自足,鸦片战争不会使中国棉花的消费量瞬间减少,排除A;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无法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排除B;该时期中国的经济水平整体上是高于印度的,排除C。所以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查看答案

据史料记载:1873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 属近代意义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B. 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C. 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D. 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查看答案

中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A. 沿海地区的人们思想开放

B. 沿海地区便于发展工业

C. 开埠最早,自然经济瓦解最早

D. 沿海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查看答案

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A. 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 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 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 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查看答案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商帮密切相关

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