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

材料一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 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 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 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摘编自历代《地理志》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动”与“不变”的共同目的,并说明材料

二中地方行政区划“变动”与“不变”的具体表现。

 

共同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变动表现:地方行政区划逐渐增多,由两级制到三级制或四级制;州府等中级地方行政区域不 断缩小,行政权力不断萎缩;监察区逐渐演变为行政区;元朝新增省级地方行政单位。不变表现:中央对地方层层的严密控制不变;在地方行政机构内分化事权,相互制约的指导思 想不变;县级行政单位基本稳定,加强对最基层地方的控制不变。 【解析】根据材料“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变动适应”得出政治制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目的是为了稳定统治阶级的统治。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图表可以看出地方行政区划由秦代的两级制到汉代实行三级制,唐宋元实行四级制;根据图表可以看出州的数目不断减少;根据所学可知汉代的刺史发展为地方行政机构,得出监察区演变为行政区,并且元朝首先在地方上设省作为中央下的最高行政单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官制度与国家同步出现于人类历史舞台,是一个国家或政权选拔官吏的实体和程序规章,又 可以称作仕进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能尽孝道,

 

做事正直),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品性贤良,行为端正),有的叫孝悌力 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

蔡尚思《中国科举史话》

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制。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学生和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进士科主要考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 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科举是“中国文明的最好方面”,“它的突出特征令人钦佩,这一制度在成千年中缓慢演进;但它需要移植一些西方的理念以使之适应变化了的现代生存环境。当今在英国、法国和美国 正在取得进展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从中国的经验中借鉴而来的。”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中国环行记》(1896  年出版)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从汉代到唐代选官方法、选官标准上的变化。相对于魏晋 时期“九品中正”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弊端,这种变化的主要进步意义何在?

(2)根据材料二,结合中国明清时期科举制的特征,说明作者为什么提出“它需要移植一些西方的 理念以使之适应变化了的现代生存环境”?

 

查看答案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经典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这表明当时(   )

A. “中学西传西学东渐客观并存

B. 传教士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注入新的生机

C. 儒家经典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武器

D. “相互的启蒙推动中西文明转型进步

 

查看答案

剪纸、年画等民间艺术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这些民间艺术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尤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长,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民间文化的繁荣主要反映出:

A. 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封建政府对民间艺术的扶持

C. 文人对民间文化的推广

D. 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查看答案

《董学特性新论》一书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A. 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 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C. 儒家学说只为统治阶级上升时期服务

D. 周桂钿先生说法用意是全面继承董仲舒新儒学

 

查看答案

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 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 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 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 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