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是一幕幕散发着时代气息的活剧,也是一幅丰富多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是一幕幕散发着时代气息的活剧,也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都是在时代呼唤下的伟大社会实践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君书》记录了商鞅与其他法家的思想,其中《去强》一篇中说:欲使国家富强,必须详细了解国内成年男女、年老和弱小者、官员和士兵、以游说谋生者及从事工商业者等的数量。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整顿:“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摘编自游相录《秦户籍制度探究》                                                                材料二:雅典贵族统治的改变是从梭伦之时开始的。梭伦以整个城邦公社的利益为重,主张不偏不倚的立场。他既痛恨贵族的顽劣,也不愿引发平民的暴动,主张以改革的方式解决平民备受压迫的各类问题。——《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三:王安石的最大弊病,还在仅看重死的法制,而忽视了活的人事。依照当时情况,非先澄清吏治,不足以宽养民力。非宽养民力,不足以厚培国本。非厚培国本,不足以遽希武功。……在国内新政措施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                                                                                                                                         ——钱穆《国史大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整顿户籍制度的目的和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主政治的角度说明梭伦“改变了雅典的贵族统治”。(3)根据材料三,概括钱穆先生从哪些方面指出了王安石变法存在的不足?

 

(1)目的:强化统治,实现富国强兵。 措施:清查户口,建立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成年男子必须分户。 (2)思想:中立(或公正、不偏不倚)。 说明:①颁布解负令,壮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②创立四百人会议,打破了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③组建民众法庭,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使平民获得了参加国家政权的权利。(任答2点4分)   (3)偏重制度创设,忽视吏治整顿;偏重聚敛钱财,忽视宽民固本;变法与战争同步,财政的需求过大。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学生结合商鞅变法的背景,可知其目的是富国强兵,第二问措施学生从材料中“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清查户口等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梭伦改革,第一问根据题干中“主张不偏不倚的立场”得出;第二问学生根据所学答出梭伦改革的内容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王安石变法,学生从材料中“重死的法制,而忽视了活的人事”、“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开疆用武”、“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进行概括总结即可。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较好的分析材料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文化像洋葱头文化,这种形象,可以让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日本文化的一 种状况,它像洋葱头一样,剥开一片,剥开一片,最后想要找日本文化的核,没有。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日本 1871  年明治政府派使节团考察西方。实地接触西方世界后,对成员们的思 想引起了巨大的冲击,使之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正如随行的福田德兰所说的,在西方 文明面前,他们“简直像乡下姑娘来到了上野火车站,看到行走着的时髦女郎时,愈觉得 自己土里土气,恨不得钻进地洞里去”。大久保利通也发出了“深感我们不适应这个世界” 的感慨……因而最终他们“无所畏惧的放弃了己的喜好,吸纳了外国的文明”。

——据吴延谬《日本史》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日本文化没有“核”?

(2)依据材料二指出使节团成员接触西方后的感受。为“吸纳外国的文明”,日 本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

清朝蔡澄在《鸡窗丛话》中写道:“尝见古骨肆,古铜方二三寸,刻选诗或杜诗韩 文二三句,字形反、不知何用。识者日:此名书范,宋太宗(976-997)初年,颁行天下, 刻书之式。”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北宋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提高    B. 宋代娱乐场所中已注重科技普及

C. 铜活字技术源自北方政权    D. 宋朝之后活字印刷术得到新发展

 

查看答案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一切都必须 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者的悟性成了衡量一 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 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 所排挤。”这段话的实质是突出

A. 追求理性    B. 反对权威    C. 宣扬平等    D. 维护正义

 

查看答案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之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 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 作一番思考。其所以这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 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所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 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这说明了“双百方针” 中的“百家争鸣”

A. 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B. 抛弃了意识形态的相关内容

C. 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    D. 推动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开展

 

查看答案

《中共党史的“黄金时代”:延安 13 年改革开放 30 年》一文指出:延安 13 年与改 革开放 30 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 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这两个时期中国 共产党“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的主要表现,分别是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

B. 全面抗战路线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

C. 毛泽东思想日益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D. 确定“和平”“民主”方针/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