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清史研究专家黄冕堂先生在《明史管见》中记录了明朝中后期勋戚占地情况,如下面表格...

明清史研究专家黄冕堂先生在《明史管见》中记录了明朝中后期勋戚占地情况,如下面表格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 土地兼并之风越来越疯狂

B. 国家授予勋戚大量良田

C. 封建社会实施土地私有制

D. 豪强地主拥有强权

 

C 【解析】表中主要反映了明朝中叶后土地兼并之风越来越疯狂且规模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造成的,故选C;而土地兼并只是材料所反映的一种历史现象,不是根源,A项错误;BD两项不符合题意要求。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平定台湾后,“诏沿海迁民归复田里”;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由于南洋的吕宋(今菲律宾),是“西洋国(西班牙)和红毛国(荷兰)泊船之所,藏匿盗贼甚多”,再次颁布出海禁令。以上材料主要反映

A. 清朝的政策与当时西方的工业文明格格不入

B. 康熙皇帝已经察觉西班牙和荷兰殖民主义者的海盗行径

C. 清朝前期根据形势,海上贸易“时禁时不禁”

D. 处理民族关系是康熙实施海禁政策的出发点

 

查看答案

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买卖”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 井田制瓦解

B. 分封制恢复

C. 均田制受到破坏

D. “市”突破空间限制

 

查看答案

以下观点中,与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不相符合的有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②“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山泽资源)不出则财匮少”③“待农而食之,虞(山泽资源)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④“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南宋叶适记载说:“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材料主要反映了

A. 宋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 农民之间土地买卖频繁

C. 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

D. 政府维护地权流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迎往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请回答:

(1)材料二体现的历史现象与铁农具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请指出它们的内在联系。

(2)依据材料,分析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依据材料,指出在中国封建社会影响小农经济存在的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