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万历皇帝因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内阁出现了“...

明朝万历皇帝因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曹署多空”的现象,部、寺大官十缺七、六,史称“万历怠政”,这实质上反映了

A. 君臣之争引起官场混乱    B. 内阁对皇权制约强化

C. 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D. 君主专制弱化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弊端。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中国的官僚们人浮于事的现象,其实这是政治体制自身存在严重弊端所造成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只是在描述材料中的现象,不是实质,不符合题意,排除;内阁是皇权加强的产物,内阁不会对皇权制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朝时期是君主专制加强的朝代,而不是君主专制弱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代万历年间的刑部尚书王世贞曾说:“百余年来,天子不独断必有所寄,不能不归之内阁而至嘉靖中,遂操丞相之柄,而出其上。”关于明代内阁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    B. 阁臣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C. 成为控制六部的最高中央机构    D. 权势日重皆因君主集权的结果

 

查看答案

北宋仁宗、英宗时,朝廷财政收入较之太宗时己增长五六倍,却出现了“太宗时能余大半而前者不敷支出”的现象。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中央集权加强致使新弊渐生    B. 社会经济发展趋向滞缓

C. 经济格局变动影响财政收支    D. 国家局部统一渐显弊端

 

查看答案

从整个科举考试史的角度看,唐代的科举制尚处于早期和探索阶段。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看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声名、影响、家世、地位等等;有时甚至完全不看考卷,未曾开考,名次已定。据此可知唐代的科举制度(  )

A. 考生的名望决定结果    B. 继承了前代的遗风

C. 主要受制于士族门阀    D. 未得到平民的认可

 

查看答案

霍光秉政后对当时的丞相田千秋宣称,“始与君侯俱受先帝(汉武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负天下”。霍光能“治内”、田千秋能“治外”是由于(  )

A. 宗法制    B. 察举制    C. 郡国并行制    D. 中外朝制度

 

查看答案

宋代司马光曾说:“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清官包拯亦言,监察官“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这说明古代(  )

A. 监察官选任重视德行    B. 监察官直接服务于皇帝

C. 选拔监察官程序复杂    D. 皇权加强依赖监察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