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书》记载:“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下列对当时商业发展的描述正确...

《汉书》记载: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下列对当时商业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B.“草市”成为重要的地方商业中心

C.到处都有便利的客舍、邸店和车坊      D.繁华商业中心成为交易活动的平台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史实再现的能力。题目材料是对汉代商业发展情况的描述,据所学知只有D符合史实,A、B、C都发生在唐宋时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对于农、工、商、虞(从事山林水泽行业的人),政府应“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材料表明司马迁

A. 认为政府应平等对待农工商虞

B. 主张运用法律手段来限制商业行为

C. 主张国家应该对经济适度干预

D. 肯定了追求财富是人类的自然本性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北京出现了大量的地域性会馆,集客馆、试馆与商馆于一身。其中广东会馆的数量约有45所,绝大部分是由广州府和潮州府等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县所建立。明清时期推动会馆文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北京是商业中心    B. 繁忙的海外商运

C. 交通运输的便捷    D. 区域商帮的出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并网答问题。

材料一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0-15世纪

远洋航海技术

宋、元、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清

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

18-19世纪中叶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一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1)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博尔吉乌斯》

(2)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4)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通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宋)陈亮《四弊》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分析作老提出此观点的原因。

材料二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所以然者,外国用机制,故工细而价廉,且成功易;中国用人工,故工笨而价贵,且成功亦难,率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前期的有识之士为应对此问题所做的努力。

材料三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处在一种需要互相帮助的状况之中,同时也面临互相之间的伤害。……虽然在这一社会中,没有人负有任何义务,……但是社会仍然可以根据一种一致的估价,通过完全着眼于实利的互惠行为而被维持下去,……每当相互之间产生愤恨和敌意的时候,一切社会纽带就被扯断。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3)经济侵略和贸易保护士义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障碍,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某学校学生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1:源头:中西文化的异同。

材料一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孔子说:“仁者爱人,克已复礼。”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西文化的异同。

探究2:近代:中西相互认识的艰难。

材料二公元1~1800年,西方人对世界的了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南京条约》签订后)假想市场的美景冲昏了商人的头脑,很快地供给就太多了……最后形成了亏本生意。

——严中平《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的史料(下)》

(2)据材料二,分析西方人对世界认识的变化。据材料三,指出西方人对中国认识的不足。

探究3:现代:猜疑隔绝两败俱伤,互信开放互惠共赢。

材料四有头脑的苏美关系观察家没有理由埋怨克里姆林宫对美国的挑战。上帝使美国人民受到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负有的道义和政治领导的责任。

——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

(3)据材料四,分析二战后美国和苏联长期相互隔绝的主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是如何逐步与世界接轨,融入世界的?

(4)综合以上探究及所学知识,归纳阻碍或推动中西交流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