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张国刚认为,刘邦在打天下过程中,有两类帮手,一类是“职业经理人”,比如萧何、张良,此类人战后论功行赏,出任各种职务:第二类是大小“股东”,他们被分封分为诸侯王。刘邦只是这些诸侯王推举的“董事长”。下列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 汉初郡国并行制是顺势而为
B. 刘邦分封诸侯符合历史潮流
C. 汉高祖未实现皇权高度集中
D. 两类帮手推动田庄经济产生
唐贞观年间编修的《氏族志》,最初曾将只任六品官的旧士族崔民干列为第一等姓氏,唐太宗大怒,下令“以今朝品秩为高下”,将崔氏列为第三等姓氏。但是房玄龄、魏征、李勤等名臣,仍然要求和崔、卢、郑等旧贵族通婚。这反映了
A. 选官制度影响社会价值取向 B. 功臣名将联合豪门望族干政
C. 新旧秩序在胶着中渐进更替 D. 旧的士族门阀势力根深蒂固
刺史是汉武帝时设置的监察地方的官员,西汉后半期其权能有所扩大,到东汉后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说明
A. 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 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C. 监察官位卑权重的特征得以改变
D.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所沿用
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由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和掌权的状况,隋唐确立了科举制之后,基本纠正了这一状况。这一变化说明科举制
A. 是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制度
B. 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 完善了朝廷选拔官吏的机制
D. 导致了世家大族势力的衰落
隋文帝时期,社会事务繁多,尚书省和各部门向皇帝的报告大量增加,甚至连营造细小之事、出给轻微之物,也要向他报告,皇帝只好早起晚睡。这反映出
A. 隋文帝对大臣不够信任
B. 政务运行机制尚不健全
C. 君主专制集权空前强化
D. 政府部门无任何决策权
唐代门下省对中书省草拟的文书,具有审查权,如果认为文书中的建议、方案和处理方式不妥,就可以封驳奏还,将文书退回中书省重新拟定。这反映出
A. 门下省掌握着中央监察权
B. 唐朝政府重视提高决策水平
C. 门下省和中书省相互对立
D. 唐朝中央实行分权制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