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夫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夫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任,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后汉书》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这种生产方式形成于什么时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古代小农经济下的农民。

 

(1)经济形式:小农经济 产生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产生的原因: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特征: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规模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等。 (3)评价: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解析】(1)结合小农经济的基本史实回答即可,可以答为:小农经济。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要结合材料三从耕作方式、小农经济特点等方面综合回答,可以答为: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规模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等。 (3)结合所学,可以答为: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迎往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请回答:

(1)材料二体现的历史现象与铁农具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请指出它们的内在联系。

(2)依据材料,分析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依据材料,指出在中国封建社会影响小农经济存在的因素。

 

查看答案

农业科技进步,可不断为农业提供大量先进的农具、运输工具、生产性建筑设施等,从而改善和提高现有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推动农业发展。下面关于我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战国时期修建的郑国渠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B. 马钧改进的翻车推动了农业灌溉事业的发展

C. 筒车和曲辕犁都是水田耕作工具

D. 沈括的《十二气历》以正月为岁首,有利于农事安排

 

查看答案

地方志是对一个地方的记载和记述。《华阳国志》载:“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据此可知,“华阳国”位于今天的

A. 四川

B. 陕西

C. 河南

D. 山东

 

查看答案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材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 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B. 经济体制的稳定性

C. 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D. 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查看答案

现在网络上盛行穿越历史小说,某同学也想写一部以满足自己梦回清朝的愿望。下列情节可以出现在小说之中,且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翻车开始用于农田灌溉

②晋商的活动范围走出国门

③新式瓷器珐琅彩受欢迎

④市场的交易受到严格管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