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代的冀州是燕赵故地,并州为三晋故地,益州为巴蜀故地,荆州为荆楚故地,豫州为中州...

汉代的冀州是燕赵故地,并州为三晋故地,益州为巴蜀故地,荆州为荆楚故地,豫州为中州故地。这种地方区划有利于

A. 加强中央政府权威

B. 延续汉初地方行政制度

C. 增强区域文化认同

D. 削弱地方分裂割据势力

 

C 【解析】材料中是把郡县制的设置分封制的设置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并没有体现出延续汉初地方制度的特征,排除B;汉朝设置的州到汉朝末期形成了地方军阀,不利于加强中央权威,排除A; 州的设置最终导致了国家分裂,威胁中央集权,排除D。在地方设州与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管理地区相同,主要是为了加强地方的文化认同,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汤显祖

江西临川人,明代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他山生于书香世家,自幼以善属文闻名乡里。因不肯攀附权势,他在科场上颇受困顿,三十几岁才中进士。当时社会经济繁荣,大量有地位的文人开始参与传奇戏曲的创作,这样的文化氛围唤起了在戏剧创作方面的兴趣。在南京任职期间,汤显祖开始进行戏剧创作。早期作品《紫箫记》便创作于此时。

官场生活并未改变汤显祖清傲率直的性格。他仗义执言揭露弊政,结果激怒了当朝皇帝,被贬到边远地区。因始终无法适应官场黑暗,1598年汤显祖辞官归乡。辞官后,对于政治的厌恶与理想生活的追求,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拿起笔,让自己在理想的梦境中批判现实,先后完成了《牡丹亭记》、《南柯梦》、《邯郸梦》等广受欢迎的作品。在《牡丹亭记》中,主人公杜丽娘和柳梦梅不仅以自己的爱情冲破生死界限,而且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自己做主结为夫妻。在《南柯梦》中,主人公淳于芬酒醉后梦入蚂蚁国被招为附马,后任南柯太守,政绩卓著。公主死后,召还宫中,权倾一时,淫乱无度,终于被逐。这些作品“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充分体现了汤显祖以情格理的观念。汤显祖的戏曲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在戏曲舞台上长演不衰。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汤显祖戏曲创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汤显祖戏曲创作的历史背景。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在1978年4月建立起共产主义政权之后,推行了一套仿效苏联的改革政策,违背了阿富汗社会文化传统,激起国内的普遍反抗。阿富汗政府紧急请求苏联派兵帮助镇压,经反复考虑,苏联的基本态度是不直接出兵阿富汗。但1979年阿富汗发生的反共产主义起义迫使苏联政府正式讨论出兵阿富汗的问题,克里姆林宫在犹豫中否定了出兵的设想,但阿明上台后的一系列离心倾向引起了苏联的忧虑,而阿明杀死塔拉基使形势恶化了,在克格勃和国防部的推动以及冷战思维的指导下,克里姆林宫领导人担心失去阿富汗,又要维护苏联的大国地位,最终走上了出兵道路。苏军侵阿8年多,伤亡3.5万人,耗资多达400亿美元,背上了沉重包袱而狼狈不堪。同时国际舆论强烈谴责苏联侵略行为。1980年l月,联合国全体紧急特别会议通过要求苏军从阿撤军的协议。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苏联经过反复权衡利弊后,终于作出撤军的决定。

——摘编自李琼《从犹豫到出兵:1978~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决策探析》等

(1)根据材料,概括苏联出兵阿富汗的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最终撤军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初在军事上实行与均田制相适应的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府兵卫士免除租调力役,自备资粮,定期轮流宿卫京师或充当边兵,“三时农耕,一时教战”。“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则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渐、绝祸乱之萌也。”

武则天时期,随着均田制逐渐破坏,农民为躲避沉重的徭役和兵役,逃亡日多,府兵的兵源枯竭;卫士不能按时更番轮替,边兵久征不远,难以自备资粮,“浸以贫弱,逃亡略尽”,府兵制濒于瓦解。唐玄宗时期,根据边防需要,“招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优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次年又下令遣返原有非招募而来的边兵,至此,征发均田农民担任卫士的府兵制演变为朝廷供给资粮的募兵制。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初府兵制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十七世纪初徐光启与利玛窦的接触,已开始发现中国与西欧的思想传统大异。晚清学者文士关于中西学术文化异同的比较,异说杂出。尊理学的好说“西学中源”,信汉学的报以“文化西来”,都出于非学术的动因,各派汉学家乃至宋学家愈来愈公开地从西学中寻觅论学论政的參照。

——摘编自朱维铮《走出中世纪二集》

围绕材料,结合近代中西文化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4世纪末和15世纪初,地中海沿岸的若干城市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萌芽。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各国的君主大力推行重商主义,鼓励工商经营及海外殖民探险,组织垄断贸易公司,积极展开国际贸易及商业殖民争夺战……重商主义思潮,促进了西欧社会的巨变。荷兰在17世纪富甲全球,成了典型的商业资本国家。英国革命后推行重商主义的最大特点是重农而不轻商,农工商并举,由此支撑起了一个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并逐步建立起“日不落”殖民帝国。

——摘编自赵喜儒《重商主义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加紧使用军事的、经济的手段侵略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清王朝被迫为外国增开商埠,洋貨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不仅主权丧失,而且民穷财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自清政府、洋务派到維新派,积极导求抵制列强商品输出的有效途径,提出了“士商平等”、“商战固本”和“以商立国”为中心的一系列的具有反抗传统和外来侵略性质的重商主义思想。与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微弱状态相适应,晚清重商主义没有能形成完整的经济理论,也没有成为国家的基本经济政策。它虽然没有帮助资产阶级走向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对封建思想禁铜的小农经济是一种打击,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摘编自张步先、苏全有《晚清重商主义与西欧重商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重商主义思想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和晚清重商主义思想的差异并说明晚清重商主义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