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思想文化转型面临着国家与自我、群体与个人的认识与选择。阅读下列材料: 材...

近代中国思想文化转型面临着国家与自我、群体与个人的认识与选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就是传统与西化相斥相纳的历史。……八十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近百年来大家所讨论的皆是大我的问题,无论是国家民族危机,还是中西文化之差异,皆是以群体为单位,很少以个人为单位。中国人多数在探索与集体存亡有关的问题(救亡图存的迫切需要),亦即先就大我来探究,小我因而没有真正深入去发挥。

——余英时《自我的失落与重建——中国现代的意义危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人在学习西方文化过程中所呈现的主要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近代中国前八十年思想文化史的相关知识,以“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与重建”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280字左右)

 

(1)特点: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文化之间冲突交汇(相斥相纳); 领域不断拓展,内容不断深化(或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 通过认识西方文化来认识中国文化(或认识自身)。 (2)评分建议 论点 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在西方影响下,寻求变革,救亡图存,但对个人关注不够。   单纯讲“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只能得 论据 新思想萌发,“师夷长技以制夷” 属于“探究大我,寻求变革,救亡图存”的层面。   超过时间范围内的史实酌情扣。 使用2个不同层面3个以上论据论证的,得;只使用第1个层面3个以上论据论证的,最多得。 洋务思潮,“中体西用” 维新思潮,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思想兴起,自由平等博爱 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思想高涨 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 “近代中国人多数在探索救亡图存(群体、大我)有关的问题,但对个人与自我认识不足”的层面 论证 普通论证,并结合2个史实论证的   立论完全错误,字数特别少的给。 结合3个以上史实论证的,结构完整,论述清晰,表达流畅,语言准确。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信息逐条归纳回答。 (2)本题属于历史小论文撰写。依据材料的信息从“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在西方影响下,寻求变革,救亡图存,但对个人关注不够”的角度提取观点,论证结合所学从新思想萌发,“师夷长技以制夷”属于“探究大我,寻求变革,救亡图存”的层面;洋务思潮,“中体西用”、维新思潮,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思想兴起,自由平等博爱、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思想高涨以及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等角度思考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清时期中国棉纺织技术领先,“南京布”一度畅销海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京布”得名于明清时期来华经商的西方人,产地是以松江为中心的广大江南地区。南京布曾是中国重要的外销货物,在大宗出口商品中输出量居于前列。南京布的热销适逢古代丝绸之路的衰落,两者之间大致承接,堪称丝绸之路的续篇。只是材质从丝绸变为棉花,消费者从达官贵人改易为普通民众。1819年是南京布出口的高点,也是由盛转衰的拐点。南京布的衰退,原因之一在于中国传统棉纺织业的抱残守旧、缺乏进取,业者墨守成法,不知改良。

——摘编自郭卫东《丝绸之路续篇:“南京布”的外销》

材料二早在明代之前,棉纺织生产就已经发展成为经济领域中最大的产业之一,供养着数以百万计的耕种者、纺织匠和织布匠。棉是纳税的媒介,是比丝绸、苎麻和其他纺织纤维更常见的织物。在18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前,印度和中国就曾经是主要的经济区域,它们的棉纺织品生产技术远超欧洲各地。然而,在1750年之后,欧洲的经济发生了巨变:它进入了工业化进程,纺织行业率先进入了机械化。到19世纪初,印度、中国和奥斯曼帝国,从全球的生产国转变为欧洲棉纺织品的购买国,而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当中,它们也一直未能摆脱这种地位。

——摘编自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概括“南京布”畅销海外的原因及其影响。

(2)据材料一、二,指出“南京布”由盛转衰的原因以及中西方经济地位的转换。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南京布”盛衰变化的认识。

 

查看答案

美国史家帕尔默说:“人们阅读的书籍没有标点符号,或者使用古怪的标点符号;听被称作无调性的音乐,还故意制造嘈杂和不谐和的效果;热衷于研究抽象的或者‘非写实的’绘画和雕塑,对它们艺术家本人往往不安上标题。”与上述艺术倾向最契合的作品是

A. 《自由引导人民》

B. 《日出·印象》

C. 《约翰·克利斯朵夫》

D. 《格尔尼卡》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超级大国的诞生和冷战的爆发,强大的历史压力和规范性就不会诞生,欧洲的旧秩序将不会被突破,欧洲一体化的梦想也就只能还是一个梦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美欧关系趋向紧张

B. 美苏冷战促进欧洲一体化

C. 美国冷战战略受挫

D. 美苏帮助欧洲实现一体化

 

查看答案

以下是美国、德国和英国劳动力人口失业率变化对比表。这表明

——摘自罗伯特·W·斯特雷耶《世界之道:一部基于资源的简明全球史》

A. 罗斯福新政后美国失业率持续下降

B. 德国在1932年以后就业率持续上升

C. 英国没有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D. 三国均有效遏制了法西斯主义势力

 

查看答案

“什么是生命的法则?他开始思考所有生命为求生而奋斗的背后动力:物种要想在其生存的环境中兴盛就得进化,否则就得灭亡。”他的这一理论

A. 标志着人文精神的重新觉醒

B. 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创世说

C. 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 科学回答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